广州的小洲村雕塑者们(图)
http://www.socang.com   2013-11-12 13:25   来源:新快报

位于海珠区小洲村的小洲艺术区,已经成为广州乃至华南地区最密集的原创雕塑艺术群落。图为艺术区2区的雕塑长廊,长廊上摆放了各式各样的雕塑品。据悉,这是艺术区管理方为区内艺术家免费提供的仓库,这些雕塑平时不用就放置在这里,要用的话可随时搬走。

策划:林 波

  撰稿:孙安东

  美术:张汉松

  绘图:王云涛

  总第 48期

  中国现在的雕塑市场,很兴旺,也很浮躁。很多优秀的艺术家没活儿干,一些水平一般甚至完全不会做雕塑的人却接了很多活,然后做包工头,反过来叫一些优秀的艺术家帮他做工程。甚至有些坏蛋,打着大师的名堂,冒充大师的弟子去忽悠人家。”

  —雕塑艺术家潘放

  中国历史上的雕塑艺术,一直都处于文化艺术领域的边缘,时至今日处境仍无明显改观。广州每年大概有六七十个科班生从雕塑系毕业,但只有约1/5的人能坚持干这一行。在广州小洲村,活跃着数十个原创雕塑工作室,但完全依赖个人创作来养活自己的人少之又少,他们不得不靠接手城市雕塑之类的社会工程来谋生。

  小洲村原创雕塑

  使用材质:石头、青铜、木材、玻璃钢、树脂、高强水泥、硅胶、人造水晶、发泡材料

  创作时长:一般要数月乃至数年创作者:以广州美术学院师生为主地点:小洲艺术区

  如何到达:公交252路、自驾

  记者手记

  孙安东

  梳理灿烂辉煌中国古代艺术史,不难发现,诗词、国画、书法可谓并驾齐驱、各领风骚,雕塑却一直处于边缘化处境,以至于翻遍艺术史,都可能找不到一个雕塑家的名字。从事雕塑创作的,往往只能被称之为“匠人”,而不能像诗人画家那样成为“艺术家”。即便到今天,雕塑艺术的弱势处境仍然没有明显改观。

  广州每年大概有六七十个科班生从雕塑系毕业,但其中只有约1/5的人能坚持干这一行,即便干这一行的,也主要靠接手城市雕塑之类的社会工程来谋生,完全依赖个人创作来养活自己的人少之又少。

  让人惊叹的是,在海珠区小洲村那座著名的高架桥底,却活跃着数十个原创雕塑工作室,这里俨然成为广州乃至华南地区最为密集的原创雕塑艺术群落,他们对原创艺术有着坚定的执着。

  但必须看到,个人创作是一项极富成就感又艰苦卓绝的工作,这首先体现在最为基础的技术制作上。擅长铁丝塑像的潘放曾在家里捏了一个月的铁丝,直到手指红肿才完成《智者》的制作;擅长硅胶塑像的张弦,需要将十万根头发一根一根地扎进一个“大胖娃”;擅长焊接塑像的彭程需要像一个焊接工人那样在电光火石中没日没夜地“绣花”;擅长不锈钢塑像的戚雅峰,则要经常待在厂房里做“人肉吸尘器”……  张弦说,雕塑这样做,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场“修行”。也许,创作过程本身也是雕塑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雕塑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4485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