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轩作品
艾轩,中国当代写实画派的倡领者,他代表了一个时代里一批中国油画家的气质,他用藏族少女凝望的倔强双眸和藏区大地的刻画去注释人在自然中的命运。近年拍场中艾轩的名字更是以千万来标识。
然而六十六岁的艾轩忽然走入水墨境界,让人不禁惊讶和怀疑。不过,当你看完挂在展厅中三十幅艾轩的水墨作品,就会发觉这不是传统的回归,亦非一场转身,而是一种在融合之后的升华,一次画家用另一种途径对生命的凝望。
季丰轩举办的《粉墨登场—艾轩首次纸本作品展》是艾轩举办首次水墨画作展,“我想让人看到他的能力,不单单是拍卖中的那几幅作品。”这是季丰轩掌门人季玉年此次策展的原动力。确实,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重建的这10年中,艾轩始终将自己置于事外,这两年拍卖行重塑中国写实画派,艾轩、王沂东等领军人物立刻被一个个价格注释,然而对于画家整体艺术面貌的深入了解还是要通过看展览来获取。
季玉年说策划这样一个水墨专题展览的想法从两年前就开始了,“我认识了他10年,大概六年前他有一天对我说‘我会试试水墨’,当时我很怀疑,他画了一辈子的油画,不知道这条路他能否走得通。”然而,六年的关注,她见证了一个六旬的画家从油彩中抽出,再在水墨的系统中建立途径的整个过程,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展览,从2009年到今年的所有艾轩水墨精品。
艾轩在中央美术学院[微博]附中时曾跟周思聪学过国画,但是那个时代他钟情油画。而今看太太画水墨画得到灵感开始走上水墨道路,“水墨画吸引我的,是对其中某些技巧的掌握。”他还说,油画和水墨画各有特色,但如果能够通过水墨画,达到其油画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是好的。
纸上的别样韵味
“在拍卖行看到的艾轩的作品很多都是漂亮的女孩子,但是这一批水墨作品里出现不少男性的形象,从某种角度上讲,我认为这一批的层次更高,因为他是在心理的层次上反映内在和对人生的述说。”季玉年提及的这一点是组合上的变化。艾轩水墨的题材与油画同一,都是紧扣西藏人物精神面貌作描述,而让人惊讶的是,当中三件大尺幅作品都是群画,而且男性形象有所增加。艾轩水墨中的男人不再是配角,刚硬又有一点温柔,让人感觉他们和艾轩笔下的女性在骨子里有一种一样的东西。并且出现了动物的描绘,比如马和狗,狗的毛发纠结凌乱,但是彷佛牠们的命运亦与自然交错,传达出一种生命的尊严。
艾轩的纸本水墨,是将他前半生的写实经验融入水墨中,散发出了一种别样的含蓄韵味。
纸,其实是传达东方艺术精神和审美的最好媒介。常玉、潘玉良、赵无极都曾有过纸本创作。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纸墨会将艺术家个人的精神指向和艺术审美无限地延展和放大,如果驾驭得好,它会让你更加深入地走进一个画家的内心,比如潘玉良彩墨中的充沛,比如常玉纸上裸女更加的温婉神秘。
几乎充斥了艾轩所有油画作品中的西藏小女孩自尊倔强的眼神、白茫茫背景、一笔模糊的地平线和画面传递的生命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仍旧存在于他的水墨中。但是与油画相比,绘画媒介的转换反而令画面中的人与自然现实之间传达出一种更加难以捉摸的隐秘关系,剥落一丝压抑,另有一方自在天然的生机。说天然说生机是艾轩的水墨画不再似油画般用强力将你推入至强烈的情绪中,而是将一切的述说变得更有诗意,让你在一种似有似无的情绪表达中寻找对画中人故事新的解释。
其实看艾轩的水墨会觉得他仍旧是用写实油画的眼睛在看世界,精准的结构关系、几何经验的造型包括光线的运用,塑造出画面强烈的故事感。但是笔墨的介入让画家摆脱了一切的油画创作技巧和技术操作,转而用水墨、线条的丰富变化造型。皮纸很好地控制了笔墨,并且让画面显现出一种毛茸茸的朦胧。小女孩的眼神增加了一丝羞涩和憧憬、人物与自然背景之间多了一抹调和。所以,没有了精雕细琢的色彩堆积、光线调度,站在艾轩的画作前不再是血脉贲张,而是在线条中开始驻足猜测人物间的种种故事和命运,线条让艾轩的画面更加的柔韧延展。“我说艾轩是在做减法”季玉年说,在技巧的减法中艾轩也让自己变得松弛。
笔墨绝对不等于零
看艾轩的油画《人在远方》,画中男女主人公目光交错,一种焦虑和迷茫瞬间呈现。而这次大尺幅水墨《安曲村的冬雪》,同样是三人的目光交错,却让人感受多了一层希望的力量,可能是水墨的意外或是艺术家在创作中的新体验。
所以艾轩说“笔墨不等于零。”他是用了6年的水墨践行来向我们解释这句话的。2008年起艾轩开始探索水墨,看到他一零年左右的作品尺幅都比较小,线条也稍显犹豫,你看2010年的《途中》就知道当时的画家还处在一种笔墨的试探状态,有一种赤子学步的可爱,可是到了12、13年的时候,纸上水墨突然大开大阖,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水墨途径。所以这种跨度中看到的不是画家技巧的雕琢锤炼,作为一个66岁的油画家来说,是一种勇气和对艺术追求的履约。不是在重复、卖弄和讨好,而是重新建立。
“他画得很慢,早上画画油画,下午画画水墨,油画画得很熟了,但是水墨就常常不满意,一年他的水墨也就只有二三十幅。”季玉年描述说艾轩在画水墨画前也会画很多小的草稿,好像此次展出的三幅大作品,画家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完成,一遍遍的修改草稿。比如《若尔盖荒原》,碗的位置原本是把壶,后来画家觉得这个地方太过“实”,于是就用线条简单的碗把它“留白”。
市场语境下的素心
当下的艺术市场,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功成名就”之后还能继续对艺术抱有这种赤子之心,真正实在用心去画每一幅画,去开辟自己。当代艺术很多还是摆脱不了“符号”的迷思,画家开始散发出商业气质,在不断重复和诠释“符号”的过程中让自己沦入“工匠”的窠臼,然而艺术不是巧言令色的商业语汇,它应该是一种生活精神的提炼。与其说小女孩的眼睛和伤感的气质是艾轩画作的符号,不如说这是他的艺术气质,因为艾轩的所有伤感皆来自于他绝望情绪的心理,他所表达的不是他看到的而是他感受到的。画家用这种绝望和悲悯去筛选所看,以画布为媒介折射出自己的精神指向。所以只要这种承载艺术创作的动机在那里,画作的力量就会站在那里,所以站在30幅艾轩的水墨画前的时候,你仍不倦怠,因为一道光线、一块色彩就可以轻易地将你推进他的精神世界,只不过,线条和水墨纸的特性将画者带向一种更加含蓄、和暖的情绪表达。
读到画册序言中艾轩的一段话:“写实油画是需要体力、眼力和精力的,随着年龄渐老,这些能力都会衰退,自然画就会越来越弱,我今年66岁了,在中国当代艺术圈能像我这个年纪还在画写实油画的几乎没有了,我必须承认,这种退化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一个写实油画家,能够在巅峰期得到大家的认可已经足够。一切不需要强求,只要有能力、有兴趣,就继续画下去。”我们看到在“85新潮”中翻滚对抗的那一批人已经老去,听此言似乎是一种豁达的与生命权衡,但是参照他们做过的和正在做的,这些话又是多么的举重若轻。作者:张梦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