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巫师博伊斯的九死一生(图)
http://www.socang.com   2013-10-09 09:14   来源:新京报

由于青少年时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博伊斯很多作品都与动物有关。

由于青少年时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博伊斯很多作品都与动物有关。

博伊斯与妻子艾娃(右)是在一次舞会相识后结婚的。

博伊斯与妻子艾娃(右)是在一次舞会相识后结婚的。

1973年,博伊斯乘独木舟渡过莱茵河,宣布回归艺术学院。 图 IC

1973年,博伊斯乘独木舟渡过莱茵河,宣布回归艺术学院。 图 IC 

  【人物档案】

  全名:约瑟夫·博伊斯

  出生:1921年5月12日

  死亡:1986年1月23日

  昵称:萨满巫师

  儿时兴趣:自然科学

  教育观念:受过艺术教育的学生,可以成为各行各业的人。

  萨满巫师、行为艺术家、老师,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更愿意称自己为雕塑家。但是在他一生中,他所谓的“社会雕塑”重新定义了雕塑家这个概念。他相信艺术家的责任超过了生产艺术作品本身,而应该是对社会、政治和精神领域的关注。他最有名的名言就是“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些观念的形成都与他非同寻常的一生有关。

  母亲影响

  热衷自然科学

  博伊斯1921年5月12日出生在德国莱茵河下游的克列弗尔德。博伊斯的父亲约瑟夫·贾科博是克莱沃附近一个叫林登的小地方的乳酪厂老板。母亲来自维塞。博伊斯没有遗传父亲的严厉性格,而是以倔强和大胆出名。不过他遗传了母亲胡森曼家族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青少年时期的博伊斯像一个牧羊人,带着一根牧羊人拐杖到处跑。他学会分辨植物,并在家里搞了一个植物收藏馆;也经常关注老鼠、蜘蛛、青蛙、鱼类。他有个小小的实验室,还学习大提琴和钢琴。他简直对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感兴趣,不过成绩却不理想。

  在克莱沃高中时代他仍旧静不下心来,高中毕业前一年,竟然随一个马戏团跑了,去干跑腿、贴海报、照料动物的小伙计。幸亏在莱茵区演出的时候他被找了回来,不然这世界上可能多一个跑江湖的小丑,却少了一个雕塑社会的艺术家。父亲决定让他去“蓝带天鹅”植物油工厂当学徒。不过学校的老师挽留了他,他只需要留级一年,1940年通过高中毕业考试。

  1938年加入希特勒青年团的博伊斯接受了生命中的第一次启发——他在纳粹指定的焚烧书堆里抓出汤姆斯曼的作品、瑞典自然研究者凡林内的《自然体系》以及一本介绍莱姆布鲁克雕塑的书。

  坠机事件

  被鞑靼人所救

  博伊斯本来想学医,成为一个儿科医生。不过,高中一毕业,1940年的入伍征集令立刻来了。博伊斯加入了空军并被分配到波森的空军通讯学校。

  在波森接受通讯员训练之后,1941年他被分派到艾尔弗特,后来又到科尼西格雷兹受训为飞行员。1961年在克莱沃市立美术馆的一个展览中,博伊斯写道:“一般所说的战斗机飞行员很适合”。

  博伊斯驾驶的是当时失事率很高的“斯图卡式轰炸机(Ju87)”。轰炸机的特点是攻击桥梁、船只、坦克,从高处急速倾斜飞下,所以很容易被敌军攻击。

  终于,在1943年冬天,发生了博伊斯传奇的坠机事件——Ju87在拦截演习中被苏联的高射炮击中,坠落在克里米亚。

  伙伴当场死亡了,颅骨、肋骨和四肢全部折断的博伊斯被当地的鞑靼人救了回来,并靠动物油脂、奶制品和毛毡恢复了健康。后来巡逻队找到了他,并将他强行带回了部队。在以后的战役中,他又四次受伤,并且得过几次最高英勇奖章,不过这些“荣誉”同时都因为不听从命令而被撤销。1945年,带着切除了脾脏的身体和一枚金质伤员勋章,博伊斯在库克斯港被英军俘虏,结束了其军人生涯。

  学习美术

  确立自然主义艺术观

  1947年春天,博伊斯进入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学习。博伊斯被分配到雕塑家安瑟林的班上。不久以后他发现安瑟林是罗丹的学徒,全然是学院派。对于经历过战争看到过死亡的博伊斯,那简直是个老掉牙的世界。于是他换到被纳粹贬为“败类”的马塔雷班上。

  马塔雷是个顽固、不妥协的艺术家,从来不施惠学生。1950年马塔雷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道:博伊斯会成为优秀的雕塑家,他有特别的韵律感,而且耐性颇强。这两点是先决条件。不过两人的关系却并不融洽,马塔雷对博伊斯的才华感到紧张,而博伊斯在班上也像一个外人。有人说这是一种仇恨性的爱。这种仇恨性的爱让博伊斯在1951年结束了学业之后跟自己的老师形同陌路。这还没完,1958年马塔雷坚决反对博伊斯成为艺术学院的教授,使得他没有受聘。

  不过,在与马塔雷简约主义艺术观念的不妥协中,博伊斯调整确立了自己对于自然主义艺术观念的吸收。

  上世纪50年代,继马塔雷之后,博伊斯逐渐接受斯坦纳的世界观。斯坦纳提出国家结构三分法:精神体系、政治体系和经济体系。斯坦纳的目的在于打破国家的全能。在斯坦纳的理论中,国家不是经济的雇主,不允许国家再做任何的精神指引。博伊斯很快把三分法包容进他的雕塑理论。

  农场疗伤

  开始有了社会责任感

  博伊斯与凡得格林登兄弟的关系,已然成为战后德国艺术史的一部分。一边是才华横溢、禁欲,内心燃烧的艺术家;一边是喜欢沉思、有修养的农家子弟。但他们的初次相遇却是在1946年。

  1951年春天,凡得格林登兄弟听从画家托依伯的建议,开始在他们的现代艺术收藏里加入博伊斯的作品。

  大学毕业之后博伊斯虽然也在凡得格林登兄弟那里办过一些展览,但接收到委约并不多,基本可以用穷困潦倒来形容。更残酷的打击是在1954年,博伊斯在圣诞节接到未婚妻寄还给他的结婚戒指。失落的博伊斯陷入了自闭症的深渊,他开始像每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中的失恋者一样自暴自弃,每天抽60至80根烟,并且把自己圈在一个木头箱子里,企图完全封闭自己。这种荒唐、残酷又懦弱的状态在维持了将近两年后,他被凡得格林登兄弟送到了他们母亲的农场进行调整治疗。 但是没有用,博伊斯每天躺在床上,甚至不吃饭。最后老夫人的一席话才让博伊斯醒悟过来:“你可能认为我的生活里完全是阳光灿烂,其实,除了农活,我也有很多的忧愁困苦。就在我的丈夫不幸去世的时候,我还得去挤奶、喂猪。这就是责任,有责任就不能不管,就一定得履行。你也得这么想,人活在世上都要尽责任,如果你有了这种责任感,其他事情就会迎刃而解了。”

  这次谈话后不久博伊斯就离开了农场,并且开始大刀阔斧的、具有规模的进行他的艺术尝试。

  教书生涯

  不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

  1959年,在一次舞会的相识后,博伊斯和动物学教授的女儿艾娃·汪姆芭结了婚。

  1961年博伊斯受聘到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任教。尽管学院中百分之八十的人不知道他是谁,但他却获得了一致的推崇。

  1958年他的老师马塔雷曾经阻止学院聘用博伊斯,当时他给出的警告是:“你们该不会聘用博伊斯吧?他是个疯子!”

  他虽然没能第二次阻止学校聘用博伊斯,但有句话他说对了,博伊斯确实是一个狂热的学院老师。他跟学生一起展览,与每个人一起讨论;他激发他们写下自己的问题,并给出建议。最疯狂的是,他公开声称所有在作品审核里被拒绝的学生,他都将收到自己的班上。博伊斯的教育观念也很前卫,他不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在他的观念里受过艺术教育的学生,可以成为农民、医生、电脑专家、警察、秘书、家庭主妇。

  1968年九位教授联名向校长写了一封抗议信,称博伊斯不止把班当作宣传的中心,来扩散其在学校的影响力,还把学校当作其扩展理念到社会的工具。

  1971年10月博伊斯和一群学生占领了教务处。校方解除了博伊斯的聘用。1973年,博伊斯乘坐独木舟,从卡塞尔渡过莱茵河,来到对岸的艺术学院——这个象征性行动宣布博伊斯回来了。1978年后,博伊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创作上。

  1982年在卡塞尔文献展上,博伊斯进行了7000棵橡树的艺术活动。1986年博伊斯去世,这些橡树一直在这个城市生长。

  本版撰文/李蝴蝶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博伊斯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