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根
昨天,沪上许多商业银行门口排起了长龙,路过者纷纷注目,又发养老金了?但是,有的排队者排了一次办完业务,又重新回到队伍后面排队。原来,他们在抢兑“和”字纪念币,由于一人一次只能换一枚,所以不少人排了又排,就为了多兑换几枚。发行量高达5000万枚的“和”字纪念币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抢购者究竟是为了投资还是收藏,这些问题当然可以再讨论,不过关于这枚纪念币,一幕“墙外排队、墙内畅购”的景象更值得讨论一下。
在银行门口的排队者虽然多为中老年人,但不排除他们真是纪念币爱好者,毕竟再怎么排队一天也就兑换几枚,以市场上6元-8元的差价来算,排一天队也赚不了多少钱。反而是在银行门口扎堆排队的同时,一些纪念币交易市场上,电视新闻镜头拍到了反差极大的一幕,纪念币贩子从柜台中搬出一箱一箱的“和”字纪念币,里面是成摞的原包装,一条一条好不整齐。在这里完全不用排队,只要加价,别说买几枚,就是买一箱都可以。这些纪念币是从哪里来的?贩子说,当然我们有银行渠道的。好一个银行渠道,当天发行价5元的该款纪念币,在这里就要卖11元,增值了100%还要多,难怪我们的银行利润傲视全球,随便放个渠道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晚上在一个饭局上,我与一银行从业者聊起此事。他一笑说,每次发行纪念币不都是这样吗?先是银行内部职工可以按照人头用发行价兑换若干枚,过去是想兑多少兑多少,后来发现可以从中牟利,就限制了银行内部人员兑换数量,除了保留一部分当天发行时给老百姓排队兑换,剩下的就通过“线人”拿到市场上去贩卖了。老百姓排队热情越高,市场加价就能越多。发行价和市场价之间的差价嘛,大家都懂的。说穿了,纪念币发行只有数量的要求,最后是怎么发行出去的,上级部门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给一些银行门店留下了赚外快的空子。
我们身边,像这样的“钻空子”恐怕还不只是纪念币发行,那些有渠道者正钻得不亦乐乎,而绝大多数无渠道者只能在墙外苦苦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