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野兽派桥社和青骑士
http://www.socang.com   2013-09-13 17:06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20世纪西方艺术的基本面貌可以概括为情绪表现、构成反艺术、潜意识、模拟等类型,也可以归纳为抽象和表现这两个相互对峙的倾向,或许在这两极之间还可以增添第三个倾向,即抽象表现的倾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三个倾向已具雏形,这就是当时引导潮流的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

  表现主义旨在表达情感体验和精神价值,而不在乎记录视觉印象。20世纪头十年,在莱茵河两边形成了不同的表现主义势力范围,其中心分别在世界文化之都巴黎、德国北部的德累斯顿和南部的慕尼黑,其核心团体依次是野兽派、桥社和青骑士。

  野兽派

  20世纪初到一次大战爆发,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云集巴黎,形成了一些自觉的前卫派艺术运动,野兽派是其中的第一个。1905年在巴黎的秋季沙龙中,马蒂斯、德兰、弗拉曼克等画家的作品同展于一室,他们强烈的色彩、过度的变形引起了评论家沃克塞勒的批评,他称他们为"一群野兽",野兽派由此得名。虽然野兽派没有明确的纲领,但仍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用色鲜明强烈,笔触突出有力,对构图、题材、形体的处理带主观随意性,画面大多具有装饰性等。

  从1905年起,野兽主义已成为一种受到尊重的风格,亨利·马蒂斯(HenriMatisse,1869--1954)被视为当然的领袖。马蒂斯的刨作成熟于1905年,以他著名的马蒂斯夫人肖像为代表。在这幅名为《带绿色条纹的肖像》(1905)中,马蒂斯运用平涂的鲜明色块和有力的轮廓线加强形象的构造特点,同时保持逆光部分的鲜明性,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光色与空间。在1906年到1907年,他继续画同样简练明快的作品,其中一生画有阿拉伯式图案,暗示了高更的鲜明图式和新艺术的装饰风格。大约在1909年到1910年,为俄国商人绘制的两幅巨型油画《音乐》和《舞蹈》标志着马蒂斯早期创作的顶峰。这两幅画表明,画家的兴趣在于色彩的构图。他试图通过自由的想象,以最简练的形式和强烈的色块对比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两幅画以深红色画人物,绿色和深蓝为背景。《音乐》中五个裸体男子,好像五线谱上的五个音符,既给人以宁静的印象,又让人产生音响的幻觉。《舞蹈》中五个裸体女子手拉着手兴奋地围成一圈,既保持着永久的动态,又给人以平和的静感。这里反映出马蒂斯艺术的一个特点,色彩和图案的魅力既是其内容又是其形式。这组画符合马蒂斯斯追求的那种可以消除疲劳的安乐椅式享受的目的。虽然马蒂斯主张艺术的表现性,但是与其它表现主义者相比,他还是属于比较平静而节制的画家。

  把野兽派那种夸张色彩和流畅笔调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是更为年轻的画家莫里斯·弗拉曼克(Maurice Vlamink,1876--1958)。他深受凡·高影响,其风景画充满了激情,以致可以看作是他个性的表现。安德烈·德兰(Andre Derain,1880--1954)的风景画直接用高纯度的色彩作大笔平涂,他甚至能用鲜明的纯色去画烟雾弥漫的泰晤士河。可以看得出来,他的画具有某种构图训练,这让人联想到塞尚的影响。

  属于野兽源的画家还有拉握尔·杜飞(Raoul Dufy,1877--1953)、阿贝尔·马尔凯(Albert Marquet,1875--1947)和荷兰人基斯·凡·东根(Kees van Dongen,1877--1968)等。从1905年到1907年是野兽派最成熟的阶段。1908年以后,大多数画家开始分道扬镳,而在1929年野兽源的复兴中,马蒂斯仍然是著名的代表。

  乔治·鲁奥(Georges Rouault,1871--1958)被认为是野兽派的同路人,但他的画风更接近德国表现主义。鲁奥与马蒂斯一道,曾在莫罗门下习画,是莫罗的得意门生。鲁奥是个天主教徒,毕生以宗教内容为题材,他的画追求一种道德的、精神的类。他一度发生过精神危机,在他的画中,传统的价值被颠倒了,审判者被面成猿猴模样,妓女成了圣女,小丑变作基督。后来他逐渐控制了自己的幻觉,最后他的创作成为对基督一生的默恩,此外别无其它,甚至所画的风景也只是作为圣经事件的布景而存在。鲁奥颇受中世纪彩色玻璃窗画影响,所以他的画具有昏沉沉的颤动的光线,沉重的、黑压压的构图形式和强烈变形的形象。

  20世纪表现主义的主要基地是德国,与法国的野兽派相比,德国表现主义对题材倾注了更强烈的感情,而法国人相对而言较为理性,他们更关心绘画的形式结构。德国表现主义最典型的代表可归纳为两个团体,一个是1905年创于德累斯顿的桥社,另一个是1911年从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派生出来的青骑士。

  桥社

  桥社是由在德累斯顿学习建筑的四个学生组建的,这是一个松散的年轻画家团体,为首的有基希纳、黑克尔等人。不久后参加桥社活动的重要画家还有诺尔德。

  桥社的画家们起初聚会讨论他们的纲领,呼吁艺术家们起来反抗堕落的学院美术,建立一种新的、与德国历史相联系但充满现代感情和形式的、生气勃勃的美学,从而在艺术家们和令人信服的精神源泉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l911年基希约与桥社的其它成员移居文化更为活跃的柏林,著名的剧作家斯特林堡和画家蒙克也住在那里。桥社画家热衷于木刻和石版画显然是受到了蒙克的影响。

  桥社画家中数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1880--1938)最有才气,他的作品最具有力度。如《艺术家与他的模特》(1909)一画,具有一种在马蒂斯同类作品中所缺少的感情色彩,画家似乎要作出某种心理解释。画中运用了橙与蓝、粉红与绿色等对比强烈的色彩并置,用笔虽然谨慎,但却显得粗率有力,画家手中拿着的大号画笔也说明了这点。

  埃里希·黑克尔(Erich Heckel,1883--1970)塑造的人物形象显得更为丑陋,他喜欢通过戏剧性情节描绘人物的思索、焦虑、病态的精神状态。在纳粹统治期间,他和基希纳都被宣布为"颓废者"。他的木刻明显地受到非洲雕刻的影响。

  埃米尔·诺尔德(Emile Nolde,1867--1956)是与鲁奥相似的个性孤僻的基督徒,他最好的作品都是描绘基督的生平,尤其是那些作于1909年至1912年之间的作品。在《最后的晚餐》(1909)一画中,诺尔德把基督和他的门徒画成德国农民的样子,近乎中世纪民间绘画的风格。他的颜色不如调和直接涂到画面上,构图粗率不加修饰。

  《基督生平》(1911--12)是由9幅镶板面组合起来的,中间一幅最大,两边各四幅,与中间那幅组合成3个并列的正方形。诺尔德是个基督徒,他后来的作品,连风景画也包含着宗教情绪。

  参加桥社活动的著名画家还有卡尔·施密特--罗特鲁夫(Karl Schmidt-Rottluff,1884--1976),马克斯·佩希施泰因(Max Pechstein,1881--195)等人。到1913年桥社面临解体。

  青骑士

  除了德累斯顿和柏林以外,慕尼黑也是德国主要的艺术中心。l911年在这里产生了青骑士团体。这是由定居慕尼黑的俄国人康定斯基和另外两个年轻的德国画家马克和麦克共同创立的。与桥社艺术家不同,青骑士画家没有形成共同的风格,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信念:追求艺术中的精神。他们对不可见的内在精神比对可见的外部世界更感兴趣,希望用抽象的抒情语言给这种内在精神以可见的形和色,把艺术和深刻的精神内容融为一体。

  与桥社相比,青骑士更为开放,更具有国际化倾向。青骑士在l911年的展览,吸引了德劳内和亨利·卢梭以及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格(Amold Schoenberg)等,在1912年的展览,又吸引了克利(Paul Klee,1879--1940)等艺术家参加。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是青骑士的精神领袖,他的一生对20世纪的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他非常熟悉欧洲各种思潮,对哲学、宗教、诗歌和音乐极感兴趣,他试图通过艺术把理性和非理性统一起来。他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创造一幅非具象的画,但这种画不是简单的图案或装饰。那么它应取什么样的形式,具有什么样的含义呢?为了创造一种独立的抽象的绘画语言,他探索各种艺术共同的精神基础,试验声音与色彩的等价物,希望实现一种既有生理作用又有心理作用的联觉形式,见《即兴30》(1913)。他的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1911)和论文《论形式问题》(1911)已成为抽象艺术的重要文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康定斯基回到俄国,在莫斯科从事教研活动,这个时期他的油画和水彩画追求完全抽象。由于与政府的艺术主张不合,1921年他来到德国,不久在包豪斯建筑和实用美术学院任教,继续研究几何抽象,以圆形和三角形为主要形式。他的作品,是覆盖着点、线、符号的平面。1926年发表了第二部重要论著《从点、线到面》,分析图画的抽象因素的想象效果。

  弗朗茨·马克(Franz Marc,1880--1916)主张以艺术取代传统宗教和哲学的地位,对动物怀有强烈的爱心。他的艺术试图以动物生命的自然之美与人的存在的卑劣现实相对比,他的泛神论方法有时转化为一种感伤的情绪。

  他借助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形式,更富有诗意地把动物完美地体现为宇宙和自然节奏。马克的代表作是《动物的命运》(1913)和《蓝马》(1911)。

  奥古斯特·麦克(August Macke,1887--1914)的作品具有诗一般的抒情性,也借助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形式。与马克一样,他也是在一次大战中死于沙场。

  桥社和青骑士等德国表现主义的联合影响,与立体主义一起,成为20世纪艺术最持久的力量。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表现主义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76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