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江:内画艺术是件很苦的手艺(图)
http://www.socang.com   2013-09-02 09:4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王志江

王志江

乔布斯肖像  王志江绘

乔布斯肖像 王志江绘 

  本报记者 王溪楠

  王志江的工作室不大,摆满了各种材质的鼻烟壶,有成品也有半成品,还有未经加工的小壶,它们像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小精灵一般充斥在屋子里,件件都让人流连驻足。王志江的工作室位于王府井中心地带一座写字楼的地下,能在繁华喧闹的地方有这样一间工作室,安安静静地从事创作,是件极幸福的事。“这个地方在地下,看不到太阳,有时一画就是五六个小时甚至是小一天的时间,出去以后天已经黑了。”王志江笑着说。谈话间,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他对内画鼻烟壶的热爱和传承这门艺术的使命感。

  “马家”内画闻名遐迩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用烟粉和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它最早发源于美洲印第安地区,先是传入欧洲,之后于17世纪后期传入中国。起初,鼻烟并无特制的容器,直到清代才有鼻烟壶的出现。内画鼻烟壶则出现更晚,要到清末才逐渐发展起来。鼻烟壶的品类有很多,可由玛瑙、漆艺、景泰蓝、玉石、果壳、玳瑁等材质做成。内画鼻烟壶只是其中的一个类别,但这样制作出来的鼻烟壶最耗时费力,却也是取得艺术成就最高的品类。旧时其精美的工艺、漂亮的外观吸引了皇家和大批收藏家的热捧,一度成为宫廷御用的把玩珍品。

  内画鼻烟壶一般被划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派别。其中,“冀派”出现较晚,但是发展却最快。据王志江介绍,内画鼻烟壶产生最早的应属“京派”,他师父的爷爷马少宣最早就是为皇家作画,而“马家”内画如今在海外最为出名。“马家”的绘画风格文人气息很浓,一般为一面绘画一面书法,而且书法大部分为欧体字,这便要求具有很强的书写功夫。除“马家”外,“京派”中的叶仲三大师艺术成就也极高,“叶家”的绘画内容多涉及花鸟、人物、草虫等,以色彩鲜艳、浓烈著称。此外,还有周乐园和丁二仲两位大师,但他们的传人不多,所以随着两位老艺人的去世,他们的手艺在民国之前也失传了。王志江的两位师傅,一位是马少宣的嫡孙马增荃,另一位是叶仲三的嫡孙女叶淑英,由于两位师傅关系非常好,所以同收了一位徒弟,而王志江也成了马家现在唯一一个外姓弟子。

  创作过程“痛并快乐着”

  王志江的父亲也是一名内画鼻烟壶手艺人,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中,他从小便对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从初学至今,他已经从事内画艺术16年之久。回忆自己的学艺经历,他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由于内画艺术都是反向作画,所以在这个行业,写字是第一难的,我说的这个‘写字’,是指写什么字体就要像什么字体,而不是自己随便瞎写的。第二就是要求有造型基础。传统的肖像画是勾线的,但是‘马家’的要求是有一定的立体感。我以前学过西画,所以学起来感觉还不那么吃力。”王志江说。

  鼻烟壶的壶体一般需要特制,现在人们所用较多的材质是人造水晶和玻璃。人造水晶需要采用块状处理,是将整个水晶块切割,然后一点一点打磨成型,而玻璃则是融裂后吹出来的。王志江在作画前会用金刚砂和小铁珠在壶中进行打磨,一般是把珠子和砂放入壶中,用水作润滑剂,慢慢摇晃逐渐而成。用这种方法,打磨一个壶一般需要15个小时,过程颇为漫长。而现在高科技的喷砂技术虽然快捷方便,且一喷便能将壶的内壁清洗干净,但手工磨制可以对壶内壁颗粒的精细度有更好的把握。“颗粒细,颜色、线条就不容易晕开,反之则不同,这个道理就如同在宣纸上作画一般。”王志江介绍,这种磨制工艺被俗称为“涮里”。

  内画鼻烟壶的作画工具是特制的小毛笔,如用压扁的粗铜丝,前面加上一小撮毛,再把前面笔头的部分弯成合适的角度就做成了特制的内画笔。制作内画笔一般需要选用特制的毛笔,如勾线用狼毫,晕染颜色用羊毫等。“一支小勾线笔一般能做3至4支内画笔。我带学生时,第一节课就是教他们做工具,因为每个人的手性不一样,所以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调整画笔的弯度。”王志江说,“马家”鼻烟壶最早使用竹笔,毛笔是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们才摸索出来的新工具。

  “因为竹子不沾墨,画一下就没墨了,如果水分大了,线条、颜色就会晕开,因此每次不能沾多墨,都是画一点蘸一点,所以画一件东西往往需要二三十天,非常辛苦。”王志江介绍,内画创作对艺术家绘画功底以及手对画笔、墨量精准度的把握也极为苛刻,而且一般不能打底稿,要直接拿笔在壶中作画,即使肖像画之类,打底稿也仅能用淡墨浅浅地定个大概位置。“作画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衣服之类的还可以稍稍改动一下,但五官就无法改了。因为一洗就是一片黑,一个头发丝的距离也会产生很大的误差。但对于完成后的壶,如果不去刻意地刷洗内壁,颜色沾了水一般也不会掉落。”王志江说。

  有市场但传承面临窘境

  目前内画鼻烟壶的传承情况如何呢?“‘冀派’是最好的,‘叶家’的第一位外姓弟子王锡山现在为内画艺术的传承做着很多工作。他本人带了很多徒弟,他的徒弟又收有学徒,因此建立了一座金字塔般的梯队,规模可谓不小。他已在衡水开办了学校,从基础绘画到鼻烟壶的绘制都在进行专门教学。同时,他还在衡水、石家庄、高碑店等地建立了专门的鼻烟壶博物馆。除此之外,‘鲁派’也不乏大师级人物,但已经有一部分人移居海外了。”王志江坦言,作为中国鼻烟壶的发源地,北京对于内画鼻烟壶的传承情况并不理想。他无奈地说:“我也带过不少学生,但是能坚持学习的很少,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凭着一时的兴趣学习,但是内画艺术是件很苦的手艺,耗时、费力,所以很多人新鲜劲儿一过去就不想学了。”

  据王志江介绍,内画鼻烟壶的市场情况非常好,不仅中国人喜欢,很多外国人也喜欢,一批深爱这门艺术的美国人甚至还在当地成立了中国鼻烟壶研究会。“他们每年都举办年会,还定期有刊物出版。此外,中亚、南亚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市场情况也比较好。”王志江说,我国政府对于内画鼻烟壶的发展和传承非常重视,目前已将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随着喜爱这门艺术的人逐渐增多,现在很多拍卖公司,如嘉德、保利等都设有鼻烟壶拍卖专场。“据说,还有好多收藏家会到国外的拍卖会去找鼻烟壶,因为马少宣、叶仲三绘制的鼻烟壶在海外的更多一些。”王志江说。

  从内画鼻烟壶的销售情况来看,散客和藏家的购买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大量的需求则是被政府、企业等当作外事礼品赠送,有的企业还会把公司的logo印到壶上,还有的会在每个壶中写上受赠者的名字。“每次制作起来工程都很大,要发动很多学徒进行加班加点地流水作业才能按时保量完成。此外,还有一批专业的收藏家队伍,这些人以收藏高端的、成套的壶为主,一般是认定了一套壶,就会不惜价格地去购买。对于耗时很久的成套作品我舍不得出手,一般会用于展览、出画册以及自己收藏。”王志江笑着说。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王志江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