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润田:从油条明星到饮食文化博物馆长(图)
http://www.socang.com   2013-08-30 13:39   来源:河南商报

孙润田

  河南商报记者 马红丽/文

  邓万里/图

  从小巷里的“油条明星”到今天的河南省首家饮食文化博物馆馆长、国内外著名饮食学者,孙润田说,他的执著来自于热爱,他的坚守是为了让今天和后世的中国人不再忘却。

  2013年的夏天,很忙

  2013年的整个夏天,63岁的孙润田都很忙,接待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2季》摄制组,接受《新京报》等国内以及海外媒体的饮食专题采访。

  作为开封市“美食城”、“东京梦华苑”项目组的特邀专家,孙润田不仅要到成都等地不断考察,还要准备项目组的论证资料。

  还有各种饮食文化讲座……

  孙润田自己筹建的、坐落于开封城标志性建筑“大梁门”城楼里的那座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在2013年这个夏天,也因为他的繁忙而不断创造着人流新高。

  河南首家民办饮食博物馆

  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是河南省首家民办、公益性质的饮食文化博物馆,2007年开馆。孙润田说,他想“利用博物馆这种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并记住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300平方米的展馆共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寻根溯源,元圣伊尹”,主要介绍“烹饪始祖”伊尹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饮食文化的贡献;第二部分为“问鼎中原,东京梦华”、“佳肴珍馐汇汴京”,主要介绍北宋饮食、民间食俗以及传统名菜、名点、名吃;第三部分为“老号荟萃,悉在庖厨”、“古城名庖灿若星”,主要介绍开封的老字号和名厨等。

  此外,还有两个实景,一个是仿宋酒馆,孙润田复原了宋代脚店的原貌,着重展现宋代酒楼茶肆的风貌;另一个是仿民间厨房,孙润田复原了旧时地锅灶使用风箱、土坯墙上挂着“老灶爷”的民间厨房以及灶具、炊具等,展现了民间老百姓厨房的变迁。

  博物馆内,有对3000多年前中国烹饪始祖伊尹的考证,有商代、春秋、宋代、清代的陶炊器、饮器、食器、盛贮器,有以官府菜闻名、把官府菜作为世代传承的五代名厨世家陈氏一门的碎片化记忆,也有经过防腐处理的燕窝、海参、鲨鱼头等各种珍贵烹饪原料……活脱脱就是一部浓缩版的中华饮食大辞典。

  在这部“辞典”中,“编纂者”是孙润田,“词条”是食盒、“词条”是老号、“词条”是名庖,而对“辞典”中每一个“词条”的注解都凝聚了孙润田40多年的心血。

  2008年,国家文物局首次颁布《全国博物馆名录》,“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名列其中。

  “正业”、“副业”

  孙润田,开封市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河南省首家饮食文化博物馆)馆长。他痴迷饮食文化数十年,为发掘、整理、弘扬中国饮食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河南饮食文化的“活字典”。

  他是国内外著名饮食文化学者,国内“八大古都文化使者”之一,先后为海内外多家媒体撰写了1000余篇介绍开封饮食文化的文章。截至目前,他编著的饮食文化专著已经超过200万字,而这些著作也填补了河南以及国内饮食文化研究的多项空白。

  2008年、2012年,韩国KBS分别制作饮食专题大片《面条之路》和《超级鱼》时,孙润田是被邀请的中方参与学者之一。

  但这一切只能算作孙润田的“副业”,因为他的“正业”是开封饮食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这样的“正业”和“副业”怎么看都有点不搭界的感觉,但孙润田却说:一枝一叶总关情。不是当年一不留神踏进来的“正业”,无论如何是成就不了他日后热爱的“副业”的。

  先从“老开封”说起

  套用开封本地人的话,孙润田是个“老开封”,家在那条叫了百年的胭脂河街的一个院里,前后住了七辈儿。

  孩童时,孙润田时常到离家一拃远的相国寺里玩,蹭戏院去看关灵风的《三上轿》、王根宝的《反五关》、陈惠秋的《铡美案》;钻书棚去听段绍周的《大宋八义》、纪万春的《薛刚反唐》;扎人堆儿里听石中立、杨宝璋的相声《粥挑子》;看“拉洋片”、“玩把戏”……饿了,跑到寺门口“尹家水煎包子铺”,听着呼嗒呼嗒的拉风箱声,瞅着锅里像小气蛤蟆似的煎包,闻着香喷喷的味儿,回家。

  “‘文革’开始那会儿,到处都在砸‘旧’东西。可从小在这种‘旧’文化氛围中长大的我,怎么可能去破‘四旧’?看着精美的瓶瓶罐罐被砸碎,看着从‘老号’大门头上摘掉的一块块金字大匾被烧掉,看着相国寺山门上的佛像头被捣毁,我心疼!”   

  1968年,赶上了“上山下乡”,孙润田从学校到了农村的广阔天地里种地、拉粪、教书、唱“样板戏”……三年后返城,被分配到饮食公司。

  辛辛苦苦干三年,回城当个炊事员,孙润田一时半会儿真心接受不了。可孙润田他妈挺高兴,念叨了三天:“去吧,离嘴近,当个炊事员不怕‘六零年’。”

  小巷里的“油条明星”

  在“新工人”培训班上,饮食公司当时的领导说:“革命工作没有贵贱之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从我们公司调到首都北京饭店、人民大会堂和驻外大使馆的厨师,还给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做过饭呢!”

  于是,孙润田说:“我稀里糊涂地系上围裙,干上了凌晨3点就得爬起来炸油条的活儿。”

  当时,偌大个开封城,卖油条的没有几家,为啥?粮油缺,没购买指标。谁家想改善生活吃油条,就得赶个大早儿去排队,那长队不亚于现在为看大腕明星演出买票的队。想吃油条,那是真不容易!孙润田就此也有了点儿“特权”,街坊邻居想吃油条,找到他,他就偷偷地给他们“开后门儿”。一来二去,孙润田成了小巷里的“油条明星”。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后来,我蒸过馍、干过营业员、当过会计、做过保管,还给头儿当过秘书,给报社、电台和杂志写过宣传饮食文化的‘豆腐块儿’……再后来,由于工作原因,我走遍了古城的百年老店和大大小小的饭馆,拜访了很多今天提起名字就是近代烹饪史名角儿的烹饪大师,结识了不少饮食文化专家。百年老店的辉煌历史、大师的绝招绝活儿,令我敬佩,令我仰止。还有那伊尹说汤以至味,赵匡胤巧烹太祖肉,光绪帝驻跸开封,康有为游学汴梁,梅兰芳用膳‘又一新’,姚雪垠钟情炸八块……嘿,咱开封的饮食文化那叫‘绝’!”

  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坐在相国寺内,听书、看戏,那是怎样的一件妙事啊!“‘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民以食为天’,自古饮食文化乃人间第一大学问。打那时起,我真心爱上了这一行。”

  这一爱,从青葱到白头;这一爱,从毛头小伙变成了如今外孙儿眼中最忙的姥爷;这一爱,就是40多年。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孙润田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38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