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茂琨:转型带来新市场机会
http://www.socang.com   2013-08-19 09: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唐子韬 ○编辑 陈羽

  长期以来,写实绘画是中国油画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今年,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渐回暖,写实油画板块也开始复苏。

  在人才辈出的四川美术学院,写实画派一向不乏其人。庞茂琨以其深厚的学院功底和独特的古典主义情怀,多年来一直为市场所认可。近些年,在一、二级市场的大力助推下,庞茂琨的作品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可以期待庞茂琨的市场行情将出现继2007年以来的下一波的增长。

  “川军”中的温和派

  尽管早在20多年前,庞茂琨几乎与罗中立、何多苓等“川派”名家同时进入公众视野,但或许是被当年的人才济济所淹没,庞茂琨的名字一直没有进入一线梯队的主力名单。近些年,一些一线艺术家市场日渐饱和,加之调整期未过,一些优秀作品尚未出现,长期在四川美院默默创作的庞茂琨,一面推出自己的转型之作,一面得到机构的大力助推,逐渐成为“川军”市场中的生力军。

  由于早年与一批川美画家同被港台画商所关注,庞茂琨的早期唯美风格的作品多为台湾、香港地区的机构收藏。这些机构的海内外市场拓展,使他成为与何多苓、艾轩、罗中立等人同期较早进入市场的艺术家。近些年,中国内地艺术市场的迅速成长让他的一些作品也出现回流现象。如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一些肖像作品已在拍场零星出现,并且价格表现稳定。

  早在1990年代,庞茂琨的绘画就已经进入二级市场。1994年的香港佳士得秋拍,颇具欧洲古典气质的风景油画作品《江边黄昏》(1992年)就以8万港元的价格成交。此后的十多年,庞茂琨的市场一直处于平稳增长期。一方面由于庞茂琨的创作相对平稳,其买家多为比较稳定的藏家,而非短线投机者。另一方面,庞茂琨本人多年潜心钻研创作和教学,面对市场并不愿意“主动出击”。近些年,虽然有机构在运作,但庞茂琨仍然坚持自己的创作发展道路,并没有刻意迎合市场。

  在2006年到2007年间,受整个市场大势影响,庞茂琨的市场也随着整个行情上扬的势头而出现明显的增长。根据雅昌数据,这两年间庞茂琨作品共计上拍81件,成交73件,总成交额2000多万人民币,成交率超过90%。近些年,行情调整情况下,上拍量、总成交额下滑,但综合成交率仍在80%以上。

  庞茂琨迄今为止的个人作品最高价格,是在2007年香港苏富比[微博]举办的“世纪归程——香港回归十周年慈善拍卖”上创造的。他的一件为庆祝香港回归而创作的历史画——《南京条约》(1997年)以547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出,超出最高估价3倍。

  2008年以来,庞茂琨的市场表现平稳。特别是在几乎囊括其早年彝族系列作品的“山艺术文教基金会”以及近些年成都的“K空间”画廊等机构的持续推广之下,庞茂琨的作品价格仍可望有较大成长空间。

  转型期的风险

  在1980年代,“伤痕美术”和“乡土绘画”是“川派”艺术家为中国当代美术史做出的重要贡献,代表着那个时代绘画的最高成就。如今的艺术市场上,川派名家创作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优秀作品大多以高价拍出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对于艺术创作自身而言,写实绘画却长期在学术上遭遇瓶颈,艺术语言难以突破。传统的写实方法下,如人物肖像、风景、静物所代表的古典主义审美情趣并不一定适合当代人的精神需求。近些年,一些不愿墨守成规的艺术家开始了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上的转型。

  作为一向以变革为特质的川美艺术家,庞茂琨近些年创作上的变化,让他成为这类艺术家的典型代表。

  庞茂琨自1993开始担任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多年来的创作实践和教学经验让他能够保持不断地求新、思变。他告诉记者,川美艺术家的“善变”可以从它的教学体系中表现出来。川美的教学以创作为主,学生在二、三年级就进入创作。而川派文化也让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和之后,都能够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和广阔的思路。

  近些年,从关注社会生活的系列创作开始,庞茂琨逐渐走出了传统的、唯美的肖像画创作路线。并初步获得了市场认可。转型之后的系列作品中,由北京传是拍卖公司拍出的《蜕变之五》(2010年)以86万元人民币成交;2011年北京保利拍出的《巧合之九》(2010年)以78万元人民币成交。这与庞茂琨此前的肖像作品价格几乎持平。

  任何转型都有风险。艺术家的转型创作往往会打破公众的一贯印象,或许造成市场一时难以接受,但另一方面也让艺术家以往的旧作变得弥足珍贵。

  最近,庞茂琨在中国美术馆的大型个展,是他个人近期新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由中央美术学院批评家、策展人殷双喜教授策展,批评家、策展人俞可助阵,及四川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众多美术理论家、艺术家的鼎力支持,庞茂琨开始踏上新的征程。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庞茂琨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15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