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瀚
黄一瀚作品《北京少年》。
黄一瀚1958年生于广东。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1992年发起“新人类卡通一代”艺术实践,号召前卫艺术要关注年轻一代、都市消费文化和电子虚拟艺术。
1992年5月召开的广东中青年艺术家研讨会上,广州美术学院青年教师黄一瀚,首次明确提出了“卡通一代”。那时的艺术圈盛行新生代流氓艺术,以痞子式的生活方式反抗着这个社会,但黄一瀚却认为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充斥着“深深的自虐情结和无力感,毫无尊严可言。”同年早些时候,黄一瀚去深圳联系出版事宜,接触了很多当地年轻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摧毁了这位青年教师对年轻人的固有印象:染彩发、爱卡通、吃汉堡,外形靓丽,行为大胆,不惧怕任何不合理的规则,敢于反抗陈规旧俗。“那时我就意识到‘卡通一代’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中国,我愿意为这一代的来临欢呼正名,并在艺术上加以表现。”
在此之前,以黄一瀚为首的后岭南派画家,已开始尝试把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流行文化搬上画面。“卡通一代”概念被明确后,黄一瀚的创作也随之改变。从内容上,他抓住新人类的文化形象,把麦当劳、美少女、变形金刚、卡通公仔等糅合在一起;在形式上,大胆吸收了广告、电脑以及卡通的处理手法,比如用动画式的手法画出卡通明星、西式玩具,而人物衣着则是将传统的笔墨手法与电脑的碎片效果相结合。
在黄一瀚看来,这一切既是技法上,又是观念上的创新:“黑色头发与红色头发的对照,人手与卡通手的对照,水墨衣纹与电脑衣纹的对照,正常人与卡通人的对照,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观众:外来文化、卡通文化、网络文化以及商业文化正在严重地侵蚀我们的下一代,并改变文化发展趋势。”
近些年,他开始用审视的眼光反思“卡通一代”,创造了一系列新型油画和装置作品,主要以原创卡通造型为主,技法上,黄一瀚尝试把笔墨拆散,组合成电脑碎片图式,放弃色块,将大泼墨大泼色与卡通新人类结合,“以满腔热情去表现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孩子们。”
50后成为“卡通一代”领军人物,黄一瀚将这种反差归结于喜爱青春文化,留意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70、80、90后。近日黄一瀚去影院观看了《小时代》,力挺。“这部片子必然有很多老先生接受不了,认为这种生活太浅薄,但这不就是很多老人家做梦想要的生活吗?人与人之间更加孤独、隔阂、冷漠,更愿意躲到虚拟世界里,这就是新世纪宅文化的力量,这也是艺术表现的新对象。”
■ Q&A
新京报:当代水墨能否成为中国艺术中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国际对话?
黄一瀚:与油画相比,水墨很难站在时代前沿与社会、与国际艺术对话。不过,水墨仍有它固有的价值。当有人愿意拿出钱来进行天价拍卖,水墨画的价值可以得到提升,称之为“成功”。但作为艺术家,一定要警惕这种表面的繁荣,哪些是时代的标杆,哪些是虚幻的泡沫,历史会给出一个真实的答案。如何把观念和笔墨更好地融合,是中国当代水墨亟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