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肖像画及室内绘画展”策展人、荷兰收藏家何凯斯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菲利普·阿克曼作品《no. 47》。
陈丹青作品《油画院学员在墙角边之三》。
深圳商报[微博]记者 梁瑛 实习生 董天真/文 韩墨/图
无论是尤伦斯夫妇还是乌里·希克,中国当代艺术大步前行的30年,从来都少不了西方收藏家隐身背后的推波助澜。近日,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的“面对面——中荷肖像画及室内绘画展”开启了一场中荷当代艺术的对话,同时也把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荷兰收藏家何凯斯带入了深圳观众的视野。
喜欢当代艺术的荷兰人
“中荷肖像画及室内绘画展”展出了陈丹青、毛焰、让·沃斯特、菲利普·阿克曼4位画家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画家对肖像画和室内绘画的思考。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何凯斯用一个西方收藏家的目光关注中国当代艺术近20年,无论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默默无闻的昨天,还是备受质疑的今天,他始终保持着一份执着的热情。在他的身上,或者可以看到中国当代所缺少的收藏精神。
Cees Hendrikse有个和他的荷兰名发音接近的中文名字:何凯斯,这个来自荷兰的收藏家,在荷兰最古老大学之一的格罗宁根大学法律和经济系双主修毕业后,就进入了荷兰的天然气公司,在人事组织部任职,直到从高阶主管的位置上退休。与很多西方收藏家一样,他的艺术收藏完全是从兴趣出发。何凯斯最早的收藏要追溯到40年前,那时候刚刚20多岁的他和大学里相识的女朋友,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都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最先引起他们兴趣的是二战之后在一片废墟中发展起来的欧洲抽象表现主义潮流,那时他开始买下自己的第一件收藏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从学生时代开始,何凯斯就一直是学校里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在他任职的天然气公司,他担任艺术社团主席有15年之久。因为收藏,何凯斯和荷兰的美术馆有着紧密良好的关系,他参与了格罗宁根美术馆的建立,担任美术馆的董事顾问,也是美术馆之友的主席。除此之外,他还是专门推动荷兰摄影艺术的Wertheimer foundation基金会的主席,参与建设了荷兰摄影美术馆,身兼数个艺术机构的董事或是顾问身份。
时至今日,何凯斯的私人藏品包括了荷兰、意大利、法国、日本、罗马尼亚、波兰等众多国家的艺术品,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多达120多件的中国当代艺术品。这些作品在他的藏品中占到了高达40%的比重。
对风景画不感兴趣
一个荷兰人为什么会对中国当代艺术发生兴趣?这还要从1997年说起。那时中国艺术家方力钧个展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最重要的当代美术馆Stedelijk
Museum举行,在这个展览上,何凯斯第一次接触到了当代中国的图像。看到这些和想象完全不同的中国当代艺术,何凯斯感到非常新奇,“这和我们过去了解的当代艺术太不一样了,完全是新的。”在这个展览上,他买下了自己的第一张中国当代艺术藏品,并且开始关注岳敏君、张晓刚[微博]、杨少斌等中国艺术家。
两年之后,何凯斯亲自来到中国,直到此时,他才惊讶地发现这些在西方备受关注的作品,在中国并不受欢迎。同时,他也开始了解到更多中国当代艺术的脉络,除了上世纪90年代的艺术家,中国在80年代的写实主义创作、甚至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星星画派也开始进入他的视野。陈丹青、罗中立、何多苓、徐冰、谷文达、张大力都成为他关注的艺术家。
从燃气公司高管的位置上退休之后,何凯斯和妻子来到中国,他甚至在北京买了房子,夫妻俩定期往返于中国和荷兰之间,他们拜访艺术家工作室,开始建立自己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体系。几年之后,他已经不满足于默默收藏,而是通过自己的研究、策展,深度介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中。
何凯斯显然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收藏家,要知道十几年前,中国当代艺术还是个冷门。面对关于收藏标准的问题,何凯斯沉吟一下,才坦然表示对于任何一个收藏家来说,这都是一个最难回答的问题。他表示,自己已经不再沿着某一个画派的脉络去收藏,因为他发现这样最终会走向不可知的方向,所以他现在致力于根据艺术家来收藏,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并尽量收集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他对风景不太感兴趣,而是更喜欢围绕人展开创作。就像他在解读让·沃斯特的作品时所说:他画作中的那些人物在看着你,但是他们好像又并没有要和你沟通的意思。让你不禁要想,这里发生了什么?这是我对他的作品感兴趣的原因。
相关链接
钟情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收藏家
乌里·希克:
(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的头牌人物)
乌里·希克,今年63岁,现任瑞士最大的媒体公司荣格集团的主席,兼任中国发展银行等中国公司顾问。曾任瑞士驻华大使,他是目前为止中国当代艺术最大也是最具权威的西方藏家。1998年,希克先生创建了中国当代艺术奖。2005年度《Art Review》杂志曾把他列为全球艺术百强榜中第81位,虽然近年海外影响力有所减弱,但其在国内榜单上则一直是头牌人物。而随着希克出资的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不断延续和评论奖的设立,希克对中国当代艺术在学术与收藏上的意义,也只有尤伦斯夫妇及其艺术机构UCCA能与其比肩。
希克的收藏脉络比较清晰。最初他在欧洲的收藏多为瑞士抽象画派,也喜好欧洲古典艺术,而希克中年后因商务公差频繁往来中国,20年来他系统收集了中国当代艺术早期和当下200位艺术家的2000多件代表作品。其收藏尤以当代先锋绘画为大宗,雕塑、 摄影、影像等其次,也囊括方案、招贴等艺术,而装置等大体量作品相对较少。
希克的收藏模式呈现出跨度较大的面貌,具有早期性、覆盖性、系统性特点。他试图以“田野采集”的方式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完整的脉络,事实上,希克几十年的踩点经历已使其成为收藏权威。而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早期的引路人,他以“麻将”式的玩法,以先入市者的姿态把中国当代的牌面铺开,“一网打尽”的招式显然是建立收藏话语权所必需且有效的,而“面面俱到”的希克收藏模式也呈现出局限性:他对每位艺术家只收藏1~2件作品的做法,使其收藏未能具备个案研究的纵向深度,进而也将影响到其横向收藏的质量。
尤伦斯和乌里·希克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早期起步时便对这块艺术市场给予关注,他们的收藏是了解中国后受到艺术兴趣的驱使。
盖伊·尤伦斯:
(所藏中国艺术品中近80%为当代艺术)
盖伊·尤伦斯男爵现年75岁,经营与白糖相关的家族企业。身兼伦敦泰特美术馆、古曼东方美术馆、巴黎卡地亚艺术基金会董事,为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微博]的持有人。曾在2007年度《Art Review》杂志全球艺术百强榜中被列第97位。
尤伦斯的收藏脉络涉及宽泛的跨度和文化形态,藏品分为西方和亚洲部分,在拥有2000件左右的藏品中,20%是传统作品,当代艺术尽占80%,包括雕塑、绘画,以及大型装置和影像作品。西方部分包括整体高价拍出的19世纪画家特纳的水彩画,还有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及西方当代艺术如杰哈德·李希特、杰夫·沃尔,以及Robert Mangold、Andreas Gursky、Thomas Struth等。亚洲部分:以中国艺术品为主,古代部分除收藏古代中亚的黄金饰品外,尤伦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比利时古董商格斯莱·高斯、顶级专家法国人克里斯汀·戴迪、英国人吉瑟普·埃斯肯纳茨的影响下,相继购得200多件高端中国古董及书画(包括以2530万元购藏宋徽宗名迹《写生珍禽图》),不过近年来为支持UCCA的持续运作,尤伦斯男爵已通过保利拍卖陆续高价售出部分古代书画,获利丰厚。
尤伦斯收藏模式呈明显的代际性和专项性。前者如“85新潮”展览,是对中国当代艺术重要阶段的整体清理,以类似文化考古学的概念呈现出文献乃至文化学意义上的合法性,而其早期藏品多出自尤伦斯收藏。此外,在策展人费大为的通力协助下,对艺术家早期的创作手稿、笔记等周边资料的细致收罗,使尤氏的“85新潮”的艺术收藏已具有文献性的史学意识;而后者类似对英国画家特纳的系统收罗,是对经典大师的全面梳理,掌握了重塑话语的可能性。(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
对话何凯斯
很多作品价格太高
记者:本次展览的四位参展艺术家都是你关注收藏的对象,但在我看来,他们的风格各不相同,陈丹青和毛焰的作品风格差距很大,他们都是你喜欢的艺术家吗?
何凯斯:当然,我觉得陈丹青的作品能够将一个人的个性很好地表达出来,而毛焰的作品则主要是跟着感觉走,他们两人的作品我都很喜欢。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两人的作品表现得都是人类很重要的方面。
记者:作为一个荷兰人,你为什么对中国当代艺术情有独钟?
何凯斯:中国的当代艺术产生在一个由完全封闭到开放的过程中,所以非常有特点,有创造力。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通过这些作品,我可以看到在中国所发生的变化。
记者:中国当代艺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西方艺术界掀起热潮,几年之前,价格急剧攀升,出现了众多天价艺术家,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何凯斯:在我看来,这是非常危险的,中国艺术品价格上升的速度太快了。市场的经验表明,任何艺术品价格都不可能永远处于上升的状态,总是会呈现出波峰和低谷。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有质量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能够保持高价,而更多的艺术家可能在这个市场消失,但这需要时间。
记者:这些年你一直在收藏中国的当代艺术品,那么,现在的“高价热”对你的收藏是否有影响呢?
何凯斯:有,当然有影响。以前的画作比较便宜,我可以尽情收藏,但现在,很多作品的价格都太高了,由于资金的原因,我必须谨慎地选择到底要购买哪些作品。那些在国际市场卖出天价或是与国际大画廊签约的艺术家作品价格已经非常高,但我们可以关注一些年轻的、知名度还不高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要便宜得多。
记者: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西方收藏家一直是重要的推手。但在去年,著名的收藏家尤伦斯夫妇出售了自己手中的一些重要藏品,乌里·希克也把大部分藏品捐给了香港的M+美术馆。有人认为这是西方收藏家看淡中国当代艺术的表现,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何凯斯:这种情况在别的国家也曾经发生过。因为任何国家的艺术都不可能永远热下去。最后能留在国际市场上的全球化的艺术家只有很少部分。最重要的是中国人自己要开始收藏本国的当代艺术,大部分的、非一线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才能够传承下去。
记者:在当下中国,当代艺术作为投资品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收藏品,作为来自有悠久收藏传统的欧洲收藏家,你对于中国收藏家有什么建议?
何凯斯:我想对他们说一句话,不要通过耳朵去收藏,要通过眼睛去收藏。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