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松:被低估的前卫艺术家
http://www.socang.com   2013-06-17 09:5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邱家和 ○编辑 陈羽

  近日在西安美术馆做个展的薛松,被该展览的学术主持、策展人刘淳看作被低估的当代艺术家。薛松的被低估,在刘淳看来也许更多地指涉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但从拍卖场上的成交纪录看,薛松作品的市场价值被低估也许更突出。这种低估也许有其历史原因,但从当代艺术下一步的发展看,却恰恰意味着薛松的作品未来有可观的升值空间。

  作品价格止步于百万元

  为什么说薛松作品的市场价值被明显低估?我们不妨从其作品上拍的总体规模、单件拍品的拍卖纪录及其平均成交价等数据看:据对雅昌网公布的拍卖数据的不完全统计,薛松的作品从2005年春拍开始有拍卖纪录,目前上拍的总拍品数为239件,总成交额达4609万元,最高记录为2010年上海天衡秋拍推出的2004年作《时光》,成交价为201.6万元。

  纵观薛松的拍卖纪录,2005年其作品上拍5件,到2006年就迅速放量,当年的拍品数超过20件。可见薛松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波热潮中就被市场追捧的艺术家。不过,他的作品此后一直保持大致稳定的量价水平,直到2010年的上海泓盛秋拍,其作品《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诗,毛泽东书)才以138万元成交,首次跨越100万元台阶。到目前为止,其作品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仅此两件。

  独特价值将为市场所识

  如果将上述的3个数据与其在艺术界的地位相比,显然是偏低的。其实这种相对偏低的状况,在2005到2007年的第一波当代艺术行情中并不明显,但在2009年的第二波行情中却明显拉开距离,许多人就是在这一波行情中跃上了千万元大关。

  对薛松被低估的现象,刘淳认为有几方面原因,而最直接的原因是薛松本人一向低调。为人低调确实是薛松的风格。但他的被低估更有着历史的原因,只要看看薛松的展览纪录,尤其是国际展览纪录就很能说明问题:虽然他早在1992年就在英国大使馆做过个展,但在国际大展纪录上只有1996至1998年连续3年参加《中国!》在德国与丹麦等地的巡展。对中国当代艺术家而言最重要的参展经历莫过于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与香港汉雅轩举办的后89大展,而这两个重要展览薛松都未参与。

  由此可见,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所热捧的艺术家,还是看当年西方策展人的“眼色”,因为他们的选择影响到西方藏家,比如尤伦斯收藏在2011年春拍创造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拍卖纪录。对此,薛松却只能置身其外。

  不过,随着当前艺术市场再度回暖,当代艺术中的价值选择再次摆在买家目前。薛松的作品在众多批评家眼里成为我们这个“碎片时代”最真实、最准确的写照。而这一点早晚会被市场重新认识。因此,他的作品在未来一定会有升值空间。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薛松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