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宪来近影
真正有价值艺术品之所以吸引人,它不但能够陶冶情操、装饰生活,关键的还可以保值增值。而艺术价值的取得,必然是艺术家的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客观世界,必然有其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语言。在提倡艺术创意的今天,我国某些艺术家还在苦苦探索自己的创作融入西方艺术元素、与国际接轨之时,澳大利亚的华人艺术家徐宪来已成功地将具有浓郁中华民族的中国画艺术融入了澳洲人生活,让不了解东方艺术的澳洲人对中国画艺术有了更深切的了解。
作为擅长山水、花鸟画的澳大利亚红轩艺术中心总裁徐宪来,他195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南海。1998年留学澳洲并定居悉尼,目前为国际慈善收藏学会艺术总监。曾为澳洲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徐宪来移居澳洲前,自幼就浸淫于中国书画,师法黄公望、黄宾虹等历代名家,与我国当代书画名家有着深交。虽然徐宪来没有机会进入艺术院校进行正规的美术训练,但他执着追求中国画艺术,深深懂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内涵。
读万卷书,他从古文献画论中吸取古人思想精髓,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临摹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作品,学习他们的造型方法,体会传统对中国画的观念与技巧,掌握笔墨造型功夫,从中感悟艺术的创作规律及原理,并加于提炼,寻找适合自己性格的绘画语言。
《蓝山大峡烟云图》
行万里路,则向大自然学习,从大自然中寻找形式,增强自己的绘画语言。他的写生足迹遍及黄山、衡山、桂林等名山大川。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徐宪来发现传统技法难于表现当今城市山水,即当代城市风光如何融入传统自然山水,他认为笔墨应该追随时代,应该探索创新中国山水画的课题。
我们纵观徐宪来的中国画创作,他都力求书法用笔、刚柔劲健、毛涩圆厚、快慢轻重、提按顿挫的变化;用墨追求墨的干、湿、浓、淡、重、焦、枯、润的韵味。以激情驱动创作,每一幅画的创作经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后才最后完成作品。
经过几年来不断地探索、实践,徐宪来逐步掌握了城市山水画地构成。他的传统山水画用皴擦点染传统技法表现,城市风光则采用线条勾勒,成功地实现了在传统水墨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突破了中国画几百年来与社会不沾边、不符合时代的绘画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可以讲,徐宪来笔下的山水、花鸟无论是立意、造型、构图等笔墨语言都实现了文化形态的民主性、当代性。
徐宪来1998年移居澳洲后,经常流连于艺术馆、博物馆鉴赏中外美术名作,走遍澳洲山山水水,从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在畅游澳洲自然山水中,他极力培养自己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像力和细腻的情感。在与澳洲人对交流中,他发现澳洲人对中国画比较陌生,认为没有油画的真实感,对中国画的线条、留白、墨韵所营造的画中意韵不理解,这是因中西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于是,徐宪来转变在国内创作地传统文人画的习惯,采用中国画的“笔墨”元素和前人没有采用的程式,书写澳洲人身边熟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结庐山下听泉鸣》
观赏徐宪来笔墨下的澳洲自然山水、城市风光画,我们深深地被他画作中具有黄公望的空灵秀逸、气度沉雄,黄宾虹的墨韵苍茫、浑厚华滋的韵味所吸引,特别是他那“淡墨轻岚”全景式构图的澳洲城市山水画,如“雪梨烟波图”、“蓝山大峡烟云图”等作品,构图舒展,视野宽阔、画面气势宏大。细看画中山峦意韵苍茫,屋舍桥梁安排又极尽巧妙。画面节奏感强、线条遒劲、水墨氤氲、色彩淡雅、清静,耐人回味。有感于徐宪来笔下澳洲诗意般的中国画境,笔者不禁吟诗以赠:“中华笔触澳洲风,线为城郭墨成峰。松风烟波春色漫,城隐山野翠微中。泼洒墨彩流清韵,中西文化共融通”。
的确,徐宪来的画是很美,但更美的是他那颗热爱慈善的心。徐宪来定居澳洲后,国内多位画家到澳洲举办书画展,却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而无法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时,就找到徐宪来,徐宪来二话没说,发动澳洲朋友帮助远离故乡的国内同行解决实际问题。同样在澳洲,徐宪来对一些患病而产生家庭变故的朋友,他也身怀爱心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走出受伤的阴影。
徐宪来的画能够在澳洲发扬光大,不但是他创新中国画技法的成功,更是他做人的成功。他的画地内涵体现了他对社会、对自然的感恩情怀,体现了他博大的胸襟。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徐宪来的艺术佳作将在中华民族艺坛留下浓重的一笔,在世界艺林占有一席之地。(作者为艺术评论家、集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