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张忠德
2011年,解中才的《冬日暖阳》、《亭亭白桦》、《吉祥花》三幅作品被有关部门陈列收藏,由此跻身于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行列。同年4月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解中才》一书。2013年春,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再度出版《解中才师生作品集》。解中才的油画在中国画坛上的影响力已被国人熟知,但他的成长历程,他的其人其事其画,他的传奇人生还是鲜为人知的。
从“流浪汉”到跨国画商
不善言语,不苟言笑,穿着打扮像个地道的农民,很难与他的画作联系到一起,这就是解中才给人的第一印象。
“如果说保尔·柯察金的故事讲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么解中才和董文杰的经历就是在讲艺术家是如何炼成的。”曾有熟人这样评价解中才和董文杰夫妇俩的经历。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好多人一起画画,把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画下来。”解中才说。解中才虽然只上过小学四年级,在绘画上却有着极高的天赋,从10岁多开始,他就开始学习绘画,最初照着画册画,一本100多幅画的外国名画选,他硬是连续照着画了5遍。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解中才结识了同样喜欢绘画的董文杰。
在那个年代,能够依靠画画而生存的人并不多,而依靠画油画生存的人就更少了。“当年如果有人说,画油画可以赚钱。那这个人十之八九会被当做一个疯子。”这也让解中才很痛苦,和董文杰商量之后,两人决定到北京等大城市闯荡一番。两个爱好油画的年轻人,转眼变成了流浪艺人,开始在各大城市里流浪,揽活,“主要就是跟一些画院画廊合作,给他们画订单。”
1994年,解中才和董文杰来到了青岛。当两人走下火车时,他们的口袋里仅剩下200多元钱。此时他们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吃饭的问题。“那个时候,青岛的画廊画院并不多,尤其是做油画的画廊画院那就更少了。”几经波折,解中才终于在一家画廊找到了一份工作。
1997年,解中才带着一个学生在青岛成立了画室,经过几年的发展,画室发展到了60多人。然而画师当时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他们不停地为了房租而换地方,解中才因此被称为“流浪汉”的“汉长”。
2003年,解中才辗转来到了黄岛区,成立了绿泽画院。解中才最擅长的就是风景和人物,白桦林、森林中的小动物,还有妻子的肖像,一一入画。虽然没有经过美术院校的专业培训,但他的创作极富天赋。而今,画院每年有三四万幅油画作品出口欧美。
解中才说,自己每年必做的一件事是考察海外市场,跟踪并熟知国际画界的潮流走向,以便对症下药,保证产品销量。往来欧美各国,但并没有打消他创作的热情。“我会拿出一些时间来处理商业方面的事情,但有的放矢地开发原创作品,才是我的目标。”解中才说。
从寻客户到选客户
画室成立初期,只是给一些韩国客户临摹一些作品,其他作品还得自己和妻子到上海等一些大城市里的酒店、画廊去推销。
“去上海发现,自己的画不同于南方的作品,价钱高出不少,市场销量不是很稳定。”解中才说,他始终坚信艺术的创作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他和妻子董文杰多次到北京、上海、深圳、厦门等大城市去考察,了解国内外绘画市场的行情,发现了国际油画市场上隐藏的商机。于是,夫妇俩开始跟各国的油画商人联系,并根据他们的要求接受各式订单。多年的磨练让他把梦幻与真实的美完美地描绘出来,凭借着良好的绘画质量,客户不断找上门来。
如今,解中才的绿泽画院从最初的几十个画师发展到现有画家36人、画师400人、画工300多人,并且成立了绿泽美术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120人。“截至今年5月份,我们画院总共创作了1万多幅作品,由于接到的订单非常多,我们会筛选比较好的客户。”他说,目前已与17个国家的客户签订了订单,国外的订单已经占到了全部总订单的60%。
建自己的展览馆
目前,解中才已在画院里建起了自己的展览馆,将画院好的作品放到了展览馆内。“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每个城市都建立我的艺术展览馆,像卢浮宫那样,为群众展出自己最好的作品。”解中才说。
这10年来,解中才为卢浮宫临摹作品。与卢浮宫10年的合作,让解中才对艺术的体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当问到他最满意哪一幅作品时,他轻轻地摇了摇头,“还没有最满意的,下一幅可能是吧。”
对绿泽画院的未来,解中才有自己的规划。“我们将在济南办美术馆,直接面对消费者,打造自己的品牌。”解中才脸上充满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