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国芳:从故宫到国家大剧院 镇得住的皇家气场
http://www.socang.com   2013-05-15 11:05   来源:雅昌艺术网

  【导语】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被称作“未来派”建筑,它在外部形象中充满了现代感,但在底层设计上却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现代和传统的碰撞在此发生,产生奇妙效果。2013年5月18日,这里将迎来另一场传统和现代的交融——“交响-融合”姜国芳紫禁城系列油画展将在此呈现,中国唯一以紫禁城油画创作著称的艺术家姜国芳将携子姜川在国家大剧院展出近百件作品,父子一个古典,一个现代,不同的艺术语言却都指向同一个主题,那就是紫禁城,以及中国传统皇家文化。
  从故宫到国家大剧院镇得住的皇家气场
  姜国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酝酿创作紫禁城系列油画,1993年5月,他的紫禁城系列油画作品首次展览就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接着又在故宫博物院举办大型个人画展,随后他在海外进行了20多次展出、这其中有16次个人画展,尤其是他用8年的时间进行欧洲巡展,让他的紫禁城油画盛誉海内外。
  从中国美术馆到故宫博物院,到国家大剧院,姜国芳的展览总是在如此崇高、神圣的国家殿堂里举办。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宫,到法国巴黎大皇宫等,姜国芳在海外的展览地点同样很有“场觉”,用姜国芳的话来说,就是跟自己的作品“气场”相合。
  “我画的《紫禁城》本身就是中国皇家文化,皇家文化不能在画廊里面做,气场不对,必须是在堂而皇之的地方,在最高的殿堂里面展出,才能和画面的感觉融合在一起”。姜国芳认为,之所以展览的场所都这样“恢弘”跟自己的创作题材直接相关。2004年秋天,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大殿举办了姜国芳个人的画展,这是故宫建院八十周年以来首次为当代艺术家举办个人画展,展览在晚上开幕,神秘华丽的故宫夜景与姜国芳的“紫禁城”相互辉映,浑厚的历史感弥漫其中。
  而2005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宫举办的展览更让姜国芳感受到这种“场觉”:“那个展览一进去,就有一种很崇高、很神圣的感觉,这种感觉跟画面吻合在一起,所以人一走进去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效果,这种场觉很重要,”“就是一到那儿能把你镇住,那个气场就对了”。
  国家大剧院与姜国芳作品的融合,将会产生更为特别的“场觉”。国家大剧院的现代风格的建筑空间代表着当前和未来,而姜国芳的“紫禁城”代表着对皇城历史的解读,历史和当代的碰撞,将会产生怎样的交响效果,值得期待。

  二十六年紫禁城之路
  姜国芳在多年的艺术创作中,始终坚持将目光聚焦于神秘的紫禁城,用严谨写实的技巧将夕阳中的帝都遗事呈现于世人面前。自1987年发表《太和殿》至今,他已创作了近300幅紫禁城系列作品,他用油彩表现中国宫廷文化的独特内涵,描绘着中国旧时皇宫里的百态人物,让西方艺术与东方文化如水乳般交融,紫禁城里那些遥远而模糊的故事,在他的笔下是那么的形象而细致,并超然于时空。
  谈起当年缘何开始画“紫禁城”的问题,姜国芳摆摆手,那都是老话了,一时可说不清楚,但是“紫禁城”对他来说,“还是一个爱好,从内心的喜欢,就像谈恋爱,像谈恋爱,你对这个女孩喜欢就没有理由,我就爱她,我就喜欢她,不需要理由,同样十个女孩我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有什么理由呢?是从心里的一种喜爱,这个喜爱就是最原始的。”
  回顾26年的“紫禁城”创作之路,姜国芳将这个过程分为几个阶段:1987-1993年,姜国芳处于创作的最初积累期,“我的创作冲动是单纯的表达一种发自内心感受”,无论是从文献中,影视中,还是实物中,“紫禁城”的魅力都在不断的吸引、鞭策着他,“那是无法抑制的创作冲动”。1993-2003年,由于市场的介入,不免会有一些急促,为了尽量排除这种因素,姜国芳开始去美国定居,在那里安心创作,期间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在作品中不免有些新的尝试,尤其是克里姆特的艺术和日本浮世绘,在这期间他先后举办五次个人画展,参加了二十多次国际性艺术展览。2004-2013年,姜国芳在故宫博物院举办个展之后,就开始了他的全球巡展计划,在展览获得巨大成功,姜国芳开始登上事业巅峰的时候,他在创作上也更加向前推进。紫禁城是个大文化的概念、而油画这种形式有着极丰富的语言、受欧洲古典油画影响,姜国芳的作品逐步向新古典主义风格靠、追求古典主义中的神圣和庄严的精神,同时尽量的加入当代人唯美主义审美取向。
  尤其在这两年的作品中,姜国芳笔下的人物形象气质发生了变化,与以前的柔弱、文雅的文艺气质不同,他开始强调中国人的“刚性”和女人的“高贵、神圣不可侵犯”。常年与西方人打交道,姜国芳感受到欧洲民族的体格和姿态都是很彪悍的,中国人却没有这种状态,“中国需要一种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在中国画里面太缺了,”所以在这次展览中的作品里,姜国芳实实在在地画了几个“爷们”,塑造了积极上扬的、英雄的、高贵的气场,形成一股“正能量”。“男人就要有英雄气概,女人就要有尊严,女人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魂,是我们的母亲”。
  今年已经六十多岁的姜国芳,画画也画了小五十年了,他有很多感受,有很多方面的想法,“我现在想写一篇东西,回顾一下我这二十六年的《紫禁城》之路”。但是他又觉得,内心的感受,那种复杂的莫可名状的感觉用文字表达起来很难,二十六年转一转,弹指一挥间,要说起来那肯定是一个长长的故事,“一个挺好玩的故事”。

  结缘国家大剧院捐赠《音乐家》系列
  “在姜国芳的画笔下,每一幅作品的主角都细腻而饱满,他不放过每一个从技巧上让作品更加完美的机会——光线的调节、背景的设置、人物的服饰甚至是桌布的纹理,同时他又能精准地表现人物的表情、感觉和心理状态。如此细致的刻画让其作品中任何一个器物都惊人般地完美,而且这样的精致似乎让这些本没有生命的物体有了自己的声音,从画面上呼之欲出,扣人心弦”,这是香港文少励对姜国芳的认识。少励画廊最早代理姜国芳作品,并成功推广,使紫禁城系列油画成为姜国芳的代名词。
  姜国芳对画面经营的细致、追求完美、饱满,跟他对舞台和戏剧艺术的喜爱有关,在中央戏剧学院任教20多年,也让他深受熏陶,作品中光的效果、舞台的效果、构图的经营、强烈的情节性、戏剧性等等特点便自然呼之欲出,“我喜欢戏剧,喜欢音乐,喜欢综合型的艺术”。因此,此次姜国芳展览在国家大剧院展出,除了中央戏剧学院与大剧院的亲密关系,姜国芳的作品气质也十分契合这个场域。
  合作之前也有周折,姜国芳告诉雅昌艺术网记者,本来是要把2011年10月在意大利举办一个获得空前成功的大展搬到大剧院来做,那个展览是意大利特洛维索的卡拉基兹博物馆特别邀请举办的“大清王朝”的系列展览,展览全面展出清代宫廷实物,同时推出了一位意大利籍清廷画家——郎世宁和一位现代中国籍清史画家——姜国芳。两位画家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手法,不同的历史角度,但他们的选择的题材却是一致,这是一种传奇的历时巧遇。然而由于意大利方经费不足,展览夭折,国家大剧院最后决定,就做姜国芳的个人作品展好了。
  去年,姜国芳将自己和工作室同事辛苦创造一年的十几张作品《音乐家》系列捐赠给国家大剧院,姜国芳说,这个是个巨大的工程,“你看着十几张,实际上不只是十几张,我们后面画了很多稿子,画了很多不成功的作品,一张画起码画三遍、四遍、五遍选择这么一张,整个这套作品要有一个统一的风格,而且不能够说是很简单像传统的肖像画往那儿一坐、一站是很标准的一个标准像,那种感觉就不对了”。最后姜国芳的《音乐家》系列整个画面人物的安排都独具匠心,并富有饱满的视觉冲击力。
  国家大剧院展览部刘主任告诉雅昌艺术网记者,他们非常敬佩姜国芳的公益精神,为大剧院做了一个很大的捐赠,而此次展览,也希望是大剧院与姜国芳的互相支持,而且大剧院的观众喜欢艺术、喜欢音乐,整体的欣赏水平和素质都是比较高的,因此大剧院举办的历届展览在水平上都具有很高的高度。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姜国芳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