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
李鸿章书法扇面
李鸿章书法对联
雄心远志寄翰墨
——清末名臣李鸿章书法作品赏析
安徽 李晖
清代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的李鸿章(图1),可是位晚清时期特殊重要的人物。他字子黻,一字渐甫,号少荃,晚号仪叟。他所创办并主持的淮军,与湘军一起,成为晚清政府生存的两大军事支柱,他亲手组建和开办的北洋海军与北洋水师学堂,使之成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历程中的开拓者;他多次代表清政府,与诸列强国家开展外交活动,并签订了多个屈辱丧权的不平等条约,成为晚清外交界的代表人物;他又是晚清政府经济命脉的操控者、洋务运动的实际领导人,先后主持兴办了不少近代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实体,对促进中国近代化产生过巨大影响,这都是众人知晓的历史事实。但很少有人提及他是位素养颇高的文化人,更是位造诣甚深的晚清书法家。为填补对李鸿章这方面的认识,特选其两件意韵深长的书法作品,供大家一并赏析。
先赏李鸿章的扇面书法(图2)。此扇面为洒金纸本,高18.5厘米,宽52厘米。字为行书,所书内容是《北史·庾信传》的前半部分。文曰:
“庾信,字子山,南阳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人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为右卫(率)。”款落“戊寅秋日为洁夫五兄大人属。李鸿章”。扇面右上首钤“青宫太保”长形朱文印,左下则钤“少荃”二字朱文印。
从落款文字中可知,李鸿章此扇面书法是为其“洁夫五兄”所写。“戊寅”,即光绪四年(1878年),可知此为这一年的“秋日”所作。李鸿章生于道光二年(1823年),卒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是年五十五岁,正属中年的年龄段。扇面上首印的印文告知人们,此书法所作时,李鸿章官衔已是太子太保。因为“青宫”,即太子之宫的别称。太子宫,处于整个宫廷的东方,故有“东宫”之称;又因阴阳五行说中的东方,色为青,故东宫又有“青宫”的别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初授赞善大夫早朝寄李十二助教》诗即有“病身初谒青宫日,衰貌新垂白发年”诗句。就李鸿章仕途履历而言,此时李鸿章尚未入仕朝廷的中枢要职,于其封爵之前。
扇面所书的庾信,乃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贤良之士。他“聪敏绝伦,博览群书”,闻名于世,他这位庾肩吾之子,与东海徐??之子徐陵,曾同为抄撰学士,同在东宫任职,又因同善诗赋、喜骈文,风格又共同拥有雅逸绮艳之美的特色,以致被社会称之为“徐、庾体”。这种文体在南北朝与后代,均有强烈地影响,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大唐帝国,亦崇尚这种文体。在南朝梁时,庾信的文章,社会文化界是“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此“都下”,指南朝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庚信出使东魏期间,也是其“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此“邺下”,乃东魏之都邺(今河北临漳邺镇);南朝梁晋庾信为“东宫学士”,领首都建康令,“累迁仪同三司”;后出使北朝西魏,西魏政权爱其特殊才能而留之不让返;北朝周时,更留之重用,“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再进封侯爵。北周明帝、武帝又均是“雅好文学”的皇帝,因而庾信更“特蒙恩礼”,北周诸王与之亦“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庾信还做过北朝的弘农郡(今河南灵宝县)守、洛州(今河南洛阳市)刺史,因为庾信做官,均能“为政简静,吏人安人”,故甚得民意,深获民心。
具备像庾信那样如此高的文品和官风的,于南北朝属于出类拔萃,就整个封建王朝历史来说,亦是少见。这就引发起时在中年、同样在“青宫”任官的李鸿章的景仰与爱慕。正是这种景仰之情与爱慕之意,才促使李鸿章提笔写下扇面的这些文字,同时也借此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为官志向。
李鸿章扇面所书的,仅是“庾信传”的开首几句,以《北史·庾信传》相较,只是在“南阳”后少写了“新野”二字;于“聪敏绝”后多了个“人”字。其他皆无改动,说明李鸿章对正史典籍的尊重。在不方不正的扇面上,布局有序,字字和谐于一体,美若一粒粒生动活泼的珍珠在跳跃,行行有度,疏而不乱。览之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不失为一篇书法高品佳作,显示出李鸿章的书法造诣之深。
下面再赏李鸿章所书的一幅对联(图3)。字是写在蜡笺之上,每纸长164厘米,宽37厘米,行楷,上下联各八字,谓之“八言联”。
上联云:高爵排天数行直上,下联曰:大鱼纵海一向无前。款署“李鸿章”,下钤“李鸿章印”、“大学士肃毅佰”二朱文方印。
此联虽未留下作书的具体年份,但从“大学士肃毅佰”的印迹中可知,此联虽亦书于光绪年间,可晚于上述扇面所述的年份。此时李鸿章已不是“青宫太保”的东宫职官,而已晋升为文官中的高崇“大学士”职位。李鸿章一生中并荣获“武英殿大学士”和“文华殿士学士”殊荣,一人得授两个大学士,足见晚清政府对李鸿章的器重,何况又被封为“伯爵”。这种崇高爵位,在满族统治集团执政的清王朝,汉族臣子是很难得到这种殊荣的,故联中称之为“排天”“高爵”,一点也不过份;升了权要大官,封了伯爵,俸禄也随之大涨,故联中用“数行直上”来表达这种官场亨通现实,在如此殊荣环境中,李鸿章表达了自己如同一条“大鱼”去“一向无前”地“纵海”的志向、决心承诺;去“一向无前”地扶持腐败的清政权的生存,表达了他的特殊待遇下的特殊心志。
较之上述扇面书法,这幅行楷八言联,显得结构上更加严谨规范、端庄简洁,笔力上呈现出更加苍劲雄健、沉稳浑厚,字里行间饱含着一种书法艺术上的丰厚底蕴,标示出书法家是一位精妙的大手笔!李鸿章一直坚守发展洋务运动事业,想通过对外“开放”和内部“革新”的途径,实现他倡导的“自强”、“求富”国策。可他实际上却始终秉承清政府的旨意,看慈禧太后的眼色行事。他虽有文才,与其恩师曾国藩在奏章上享有“双璧”之誉,他亦常“以文才自喜”,但最终并未达到南北朝庾信那样的文学影响力,也未有获得那种适民意、得民心的官风贤迹。这位“高爵排天”、“一向无前”的重臣权贵,卒后仅十年,腐朽衰退的清政权即崩溃灭亡,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政体制度也随之结束,诚如有的现代学者评价:李鸿章作为“社稷之臣”,最终则成了清政权与封建制度“殉葬者”、“共沉沦”的悲剧人物。
常言道:诗言志,其实书与画又何尝不是在“言志”呢!?鉴赏或赏析历史人物和书画艺术作品,必须将“作品”放到“历史人物”所在的时代并结合此“历史人物”人生履历中不同阶段的心态,去评议、去研究,方可得到真缔。这也是李鸿章此两件书法作品赏析中,给人的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