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库中国讯 日前,首都博物馆(微博)和北京某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了《“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从300多件“赝品”瓷器中选择了30余件精品,同首博的馆藏珍品对比展览。而一些收藏家在反复观看展览后报料,称该栏目“所砸掉的“赝品”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
在《“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上,一些藏家边参观边叹息,甚至有人说:“他(王刚)可真敢下锤。太可惜了!真让人心疼。”
有十几年收藏经验的一位北京藏友,站在一件“当代仿品”“乾隆款珐琅彩开光山水纹双象耳瓶”前连连叹息:“你看这上面的蓝釉料,得是当年进口的蓝宝石,只有宝石釉才会发出这种光亮;这粉彩画得多好,得是大师级画家的手笔……赝品不可能用这么昂贵的原料,有这么精湛的工艺。当代人想做出这种水平的瓷器,那得好几个大师通力合作才行。你做胎,他做釉,我画粉彩……得费多大劲!”瓷库专家认为:“古代工匠都是手工制作,所以艺术品比例上有些区别,甚至画得稍微歪一点儿是正常现象,画得笔直才叫奇怪。这里的“赝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都是珍品。”“其实打一开始,很多人就看出那个瓷器是新的,虽不值钱,也是个挺好看的物件,砸了可惜!”北京的一位藏友说,而看过电视里砸下的这一槌,一位古玩店的店主也是火冒三丈,“没听说古玩界有这种“砸宝”的传统,要是遇到个赝品上手就砸,那清康熙年间仿明成化的瓷器,现在还能流传下几个?大家都知道,潘家园古玩市场90%的货是赝品,总不能把潘家园古玩市场也砸了吧?”
栏目组回应:绝不会砸错东西!些在藏友们看来“极不负责任”的评语究竟出自谁手呢?瓷库小编了解到,《天下收藏》节目每一期都有三名客座嘉宾。其中既有马未都这样的著名收藏家,也有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馆员叶佩兰、首都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张宁这样的“学院派”,还有北京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张茹兰这样的“官方”人士,同时也不乏像北京华晨拍卖公司董事长甘学军(微博)、太平洋拍卖公司艺术品市场总监胡智勇(微博)这样的“实战派”。其中“露脸”次数最多、同时也是“终审判官”的则是香港永宝斋老板翟健民。针对众藏家的质疑,《天下收藏》的制片人韩勇和“终审判官”翟健民的态度都很明确:“我们绝不可能砸错!”虽然观众在节目当中只看到三位专家,但他们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专家库。“专家库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来自专业机构的专家,如博物馆和文物局的鉴定专家;二是拍卖公司的高级从业人员,他们多是拍卖公司的业务带头人;三是高端艺术品行业当中的经纪人。每一件瓷器,至少要由3-5位专家鉴定,并且实行一票否决。而且我们是把最有把握的瓷器拿出来做节目,绝对不会砸错东西。”
自己的“宝贝”被砸,而被砸瓷器的真假之争又日益激烈,那么持宝人作何感想呢?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的一个成员,2008年收藏的一件“元青花瓷器”在节目被当做仿品砸掉了。直到今天,他都“不服”。“当时,一位朋友问我借一件元代的玉壶春,说去参加一档鉴宝节目。他说,节目请的是国家鉴定委员会的人。我对自己的瓷器有信心,同时也相信这些专家能看明白,就借出去了。没有想到,节目请的专家最后把我的瓷器给砸了。”瓷器被砸后,他拿着碎瓷片到很多机构做过科学鉴定,结论证明这瓷器是“对的”。那件元青花当年是他花58万元收的。“那个品种在目前的考古中是比较少的了,而且是个完整器。几百年的文物,老祖宗留下来的,一锤子给砸了,谁不心疼啊?!如果它还在,现在至少价值上千万。我到今天都认为我的瓷器没问题。瓷片我还留着呢,有机会我会去牛津大学做权威鉴定。”
对民间藏品不能一砸了事按照电视节目中的说法,现场“砸宝”是为了“去伪存真”,但一些电视观众怀疑,其真实意图恐怕还是为了赚取“眼球”。从事教育工作的刘先生也对该电视台这种处理赝品的方式有些意见,“如果用赝品冒充真品来牟取暴利,肯定是有违道德的欺诈行为;但在买卖双方知情自愿的前提下进行交易,则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更令他担心的是,目前节目中采取“暴力手段”,恐怕不利于培养青少年的保护文物意识。瓷库中国专家认为,用锤砸的这种方式处理民间藏品,不仅极大伤害了民间藏家的感情,还造成了瓷器的大量外流。“对这些民间收藏最大的抢救和保护,就是对它们认可,先别忙着否定、忙着砸掉它们,安下心来好好研究,必要的时候引入科学鉴定。”
北京电视台王牌栏目《收藏秀》著名主持人王刚在如今的收藏界,王刚已是呼风唤雨的人物,但他表示从不利用自己身份私下倒卖收藏品,他卖收藏品全是通过公开拍卖会。他还表示识别藏品真假,主要还是靠阅历过成千上万件藏品的“眼力”,“判断藏品真假有如辨别男女性别一样简单。对于玩收藏,王刚总结说每个人都会经历三个阶段,兴趣、古玩城、拍卖会。很早之前王刚就对收藏有兴趣,也有购买了赝品的经历,但经过长期浸泡在古玩城的历练,看过成千上万个真品之后,他已练就了一双“好眼力”。因为自身以及听到太多穷一生积蓄购买赝品的惨痛经历,也促发他策划收藏节目的决心,《收藏秀》因此出现,该节目除了鉴别藏品真伪之外,还增加了“砸假货”的环节,让很多观众看着既揪心又过瘾。
王刚对自己策划这个环节感到颇为得意,并表示从未出现过鉴定失误。“不可能有失误,鉴定都是一线的专家,而且我们的鉴定除了机器科学鉴定之外,主要还是靠眼力,因为如果只是靠一些标准来判断的话,造假者完全也可以根据那些标准来造假。而眼力是通过看成千上万个藏品练出来的。”在很多藏家看来最难的“真伪”问题,在王刚看来有如辨别“男女性别”那么简单,“你推门进来看见一个人,你不知道他/她是做什么职业的,年龄多少,但男女你总辨别得清吧,辨藏品真假就是这么简单。”
王刚作为收藏界“大腕”,家里收藏品也颇丰。外界曾流传他“只买不卖”,他在接受采访时否认,他也是会卖藏品的。“收藏时间长了,渐渐也就明确了方向,会专注于一两项门类,其他的我会通过拍卖行卖掉,我从来不利用我个人身份私底下去倒卖藏品,在拍卖行上卖,也没有人知道藏品主人是谁。”
王刚如今专注的收藏门类是瓷器、明清书画、明清家具,并表示会将自己收藏经验写成书出版。除了收藏,王刚在演艺界当演员的生涯也是登峰造极,曾在《宰相刘罗锅》里扮演和珅等主角,他还唱过歌,演过音乐剧,如今这些在他心目中已变得很“轻”。“毋庸置疑,收藏现在在我心中是排第一的。不管我是在演戏还是做其他事,如果是有关拍卖会上我相中的藏品拍卖电话通知过来,我都会立马断掉演戏,先接电话。”
已步入花甲之年的王刚还感慨,收藏让他有心灵的归属感,每次把玩藏品时他的心境都能一下子沉静下来,忘记外界一切纷扰,“收藏就是成人玩具,跟一帮兴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把玩,那个世界很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