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用4.5万根柴禾搭成的神秘图书馆(图)
http://www.socang.com   2012-07-10 13:18   来源:北青网

山中用4.5万根柴禾搭成的神秘书屋

山中用4.5万根柴禾搭成的神秘书屋

  “京城最美图书馆,怀柔的山野之中,光线柔和,坐着的都是爱书的男女……” 近日,微博上广泛转发一个神秘的图书馆,它坐落在山沟,建筑风格前卫,整个书屋的外观被柴禾覆盖,与周围环境自然融合。

  昨天,记者走进大山,实地探访这座书屋。更令人惊奇的是,这里完全是公益性质,无论是村民还是游客都可以随意进出阅览,不少人宁愿驱车两小时,只为一睹这座“最美图书馆”真容。

  不过让人忧心的是,价值百万的公益书屋直接交给了当地村委会管理,书屋目前尚无任何维护经费,开门9个月还未通水电,连管理员也是由两位农村大姐义务担当。很多去过的游客都担心,这样一个书屋,还能够维持多久?

  探访

  微博传山中有神秘图书馆

  4.5万根柴禾

  搭成篱苑书屋

  远离喧嚣的北京城2个小时车程,在怀柔区雁栖镇交界河村,真的有这样一处“世外桃源”。在接连路过几个知名山庄和度假村后,盘山公路越来越蜿蜒,车辆也明显变少。顺着“交界河村”的路标向右一转,便走进一个普通的京郊山村。

  如果是第一次来到村里,很难一下找到书屋。向着村民聚居区的另一个方向,经过一条两边开满金黄色太阳花的小路,顺着水向右一拐,表面覆满了柴禾的“篱苑书屋”出现在眼前。书屋背山面水,屋前的流水中生长着高大的芦棒,周围用小石子铺路,走过木板铺成的栈道,便到了书屋跟前。

  刚走进书屋,还没看到全貌,就能闻到扑面而来的松木的清香味儿,听到一些低声的谈话。在玄关的台阶前,整齐地摆了十几双大大小小的鞋子,正有人在这儿看书。脱鞋走上台阶,眼前就是书的世界。

  整个书屋约有170平方米,楼梯亦是书架,书籍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台阶下方和窗台上,随手拿一本书,随处坐下来就可以阅读。书屋中没有一件家具,整个空间也没有隔断,只由楼梯构成高低层次,两边还有两个相对独立,可以围坐的空间,供人喝茶、讨论。

  图书随便翻阅

  一天接待数百人

  村民单秀芹告诉记者,修建这个书屋用了4.5万根洋槐、桑木等十多种树木的柴禾棒,都是在周围大山里捡来经过修剪而成的。记者看到,因为有了这些柴禾的覆盖,整个空间虽然没有任何照明,但亮度被调节得正好,既不晒也不昏暗,营造出了宁静的气息。打开窗,山风透过柴禾间的空隙吹进来,没有空调室内却非常凉爽。

  别看面积不大,里面藏了各种类型的1万余册图书。记者看到,这里既有时下流行的畅销书,也有养生类的、历史类的、传记类的图书,还有少部分音乐、美术书籍。“这些书有大学、出版社、基金会、区县图书馆捐赠的,也有游客来看书带几本来放在这儿的,现在我们不为书源发愁。”单大姐说。

  篱苑书屋随意进出,书随意翻阅,但不能带走。室内还为怕凉的人准备了坐垫。单秀芹介绍,书屋目前只在周六周日开放,平时如果村民要看书,可以随时给她打电话,她来开门。人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两三百位游客。

  驱车三小时

  游客只为来“养心”

  在书屋的一个角落,一对年轻夫妇带着4岁的儿子已经在这里待了两天。爸爸正在看《成吉思汗》,妈妈也窝在角落里安静地阅读,孩子则闲不住,看一会儿书,四处玩一会儿。

  “我们是昨天上午在微博上看见书屋的,当时就放下手里的东西,开了3个小时车到这儿的。”爸爸崔毅告诉记者。昨天,他们一路找一路打听地到了书屋,看了一个下午书后,临时决定住在村里,第二天再来。“我就是喜欢这里的空气,耳朵里没有汽车喇叭声,只有蝉鸣,看一本书,和家里人安安静静待两天,我就想要这样的生活。”年轻的妈妈说。

  另一边,几个女孩正忙着以书屋为背景互相拍照。“我打算最近在村里租个小院住一周,白天看书,晚上闲逛,好好养心之后再回城里打拼。”一个女孩说,“在城市的环境里怎样都不能觉得心静,在这儿我找到这种感觉了。”

  隐忧

  书屋目前无维护经费

  价值百万公益书屋交给了村委会

  交界河村村支书石万泉告诉记者,书屋是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李晓东设计建造的。2010年10月,他来交界河村探友,被周围安静秀美的风景吸引,于是产生为该村设计并捐建书屋的想法。李晓东走遍村里的每个角落为图书馆选址,香港陆谦受信托基金和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出资百万,众多海外华侨出资捐书,书屋于去年10月13日正式开门迎客。

  书屋建成后,由村委会接管,完全用作公益用途,无论是村民还是游客,进屋看书都不收取任何费用。但令村委会苦恼的是,书屋虽然建成,也受到村民和游客的喜爱,但目前周边没有任何配套设施,维护费用也还没有着落。

  因尚未通水电冬天无法开放

  来过书屋的人都知道,这里没水,没电,下午四五点钟太阳偏西就要关门了。

  “村里的电线杆离这儿有百十米,最近的水管离这儿四五百米,如果要为书屋通上水电,要刨地埋管,我们初步算了一下,连工带料得几十万元。” 石万泉说,“现在距离书屋开门已经9个月了,但光冬天就歇了好几个月,这里没电,没法安空调、暖气,夏天虽然不热,但冬天非常冷,屋里待不住人。”

  此外,这座书屋没有卫生间,游客如厕要到后面的旱厕,很多城里人不习惯。

  两位农村大姐义务做管理员

  昨天,书屋里,村民王福英和单秀芹两位大姐在这里看着。她们赤着脚站在地上,一会儿摆一摆书,一会儿拿着抹布擦擦这儿抹抹那儿,抽空还要把飞进屋里的飞虫赶出去。

  中午11点30分,还有五六个人在屋里看书,单大姐提高音量对屋里人说:“该休息了,下午再来看吧!”人们便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石万泉说,这两位大姐都是义务来看屋,中午还要回家吃饭休息。现在只能保证周末开门,管理员平时不能随时待在书屋,村民有需要只能随时打电话叫单大姐来开门。

  单大姐说,她们来这儿完全属于帮忙,平时家务事、农活还要做,没法全职放在书屋上。如果赶上哪天家里有事,只能临时找别人来替。

  “如果有专门的资金为管理员发工资,我们就可以每天开放,也能带动村里就业。”石万泉说。

  对策

  希望全社会共同帮助书屋发展

  村支书石万泉告诉记者,雁栖镇和怀柔区的领导都非常重视村民的文化工程,也都来到书屋视察过,明确表示会研究一些办法帮助书屋发展,但目前,具体方案还没有出台。“我认为不能只靠政府,希望有社会组织或是公益机构能够帮助我们,无论是出资还是出主意,我都非常欢迎。”石万泉说,书屋盖得这么好,希望这里能成为一个文化地标,带动村旅游业的发展,但无论怎样,村里都不会改变书屋公益运营的初衷。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图书馆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