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以塔名,塔以币辉——赏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金银纪念币之1公斤银币塔院寺(图)
http://www.socang.com   2012-07-05 14:20   来源:网易

寺以塔名,塔以币辉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五台山以优雅的景色及恒古的寺院而名扬四海,在五台山众多寺院中,以塔院寺最为著名。 在近期发行的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金银纪念币中,塔院寺将作为“1公斤圆形银质纪念币”的背面图案被传承记载。

  翻开“1公斤圆形银质纪念币”的背面,塔院寺景观的鸟瞰图展现在人们眼前,如摄影效果般近大远小,近明远暗,设计师通过模拟最佳的鸟瞰角度将整个塔院寺的景观完整地刻画于方寸间。画面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座一柱擎天的高塔,高塔位於殿阁之间,旌伟挺拔,直指蓝天白云,有气盖山河、一览五台之慨。如此气派的高塔自然是大有来头,是的,这正是塔院寺闻名四方之古塔,俗称“大白塔”, 塔院寺正是以塔为名。大白塔是我国建塔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据说是由尼泊尔匠师阿权尼哥设计建造的,该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难,为五台山之冠,币面上大白塔的塔顶远望似北方的草帽,又如南方的斗签,据说圆盘边缘还吊装着36块铜质垂檐,各垂檐下端又挂着风铃3个,连同塔腰风铃在内,共有252个,每逢风和日丽,云过塔移,鸟雀围翔,风吹铃响,悠然成韵,别有一番幽雅情趣,同时大白塔也是朝圣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偶像,相传香客绕行白塔,一边走一边念经或叩头,一边抚转法轮,可实现心中所愿。而到过塔院寺的人都知道,在大白搭东侧,还有一座佛缘颇深的文殊发塔,相传文殊菩萨化成贫妇的头发就藏在这座塔下,故此塔称为文殊发塔。它没有大白塔高,高度仅两丈余,并不如大白塔如此雄伟壮观。因为鸟瞰角度的缘故,文殊发塔已给寺庙遮掩,在币面上我们无法看到文殊发塔,然而在设计师的设计意念里,文殊发塔是存在的,由于文殊发塔的形状与大白塔基本相似,大白塔的形就是文殊发塔的影,形既已在,意自可参,我们更有理由认为这是设计师有意无意间为赏者留下想象空间的玄妙之笔。

  大白塔下,我们能看到许多寺庙林立其中,从寺庙的轮廓与造型,可以看出是经久年份的古代建筑,设计师保留了建筑的原貌结构,甚至连寺院中穿插着的松柏翠树也在币面中呈现,古刹与青翠同在,既突出了院寺的清雅怡然,又增添了画面的勃勃生机。币面远处可见崇山峻岭环绕,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意,顶端依稀可见淡淡的祥云弥漫,意境悠然。在币面的最上方,设计师采用镜面式的抛光处理划分出一片不规则的板块,加上镜面光亮效果就像在塔院寺上方升腾着闪亮的佛光,升华了禅佛意境,而在“佛光”处刊上“五台山●塔院寺”的字样,更是画龙点睛,阐明了表达的主题思想。

  塔院寺作为全国重点寺院,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其深厚的历史蕴涵聚积成这枚“1公斤圆形银质纪念币”,从币面的景观造型我们只能略品一二,更多的内涵与佛性需要赏币者用虔诚的心去感受,去品评。(供稿:辽宁辽银钱币经销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金银纪念币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