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军民谈现代红木紫檀家具收藏(图)
http://www.socang.com   2012-06-04 13:50   来源:新浪收藏

图为宣明典居古典家具厂董事长兼设计总监傅军民。

图为宣明典居古典家具厂董事长兼设计总监傅军民。

图为宣明典居2012年出品香樟木独板半圆雕《百骏图》局部。

图为宣明典居2012年出品香樟木独板半圆雕《百骏图》局部。

图为古典与现代结合的新居住主义风格。

图为古典与现代结合的新居住主义风格。

  宣明典居古典家具厂董事长兼设计总监傅军民,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明清古典红木家具艺术有独到的见解。创业十载,一直秉承“器以载道”的艺术创作理念,给予古典家具艺术更多的文化元素和思想内涵,诸多作品获得各类大奖,广受专家和社会各界赞誉。

  在红木家具市场,一直有一种声音,说红木家具可以按斤卖,也的确有一些红木家具企业这样做过。这实际上是一种“唯材质论”的观点,过分强调了红木家具材料的价值,而否定了红木家具本身所体现的艺术性。如果说收藏现代古典家具就是收藏木材的价值,那么,为何不去收藏一根木头呢?何必还要收藏家具。所以说,家具收藏不仅仅是单纯的收藏这些木料,而是在收藏家具本身的艺术体现。红木家具蕴藏着时代历史和文化积淀,也是对其所处的时代的一个见证。昨天之于今天是历史,今天之于明天也是历史,现代古典家具从设计到工艺制作整个流程都超脱了明清时期的家具,而且更胜一筹,也反映了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特征,有时代烙印,这是替代不了的。

  目前兴起古典家具收藏热,那么,现代古典家具在材质和工艺方面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众所周知,紫檀生长期缓慢,数百年才能成材,且十檀九空。木材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我们不能粗制滥用,务必要把每一件家具做好,要对得起这样的好材料,不能“暴殄天物”。所以,这些高档的材料就要施以高工。我们常说紫檀是红木中贵族,紫檀本身蕴藏的静穆、典雅的气质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紫檀也是一样,配上精雕细工,二者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出这种形神兼备的气韵。

  收藏界一直有一种观点存在,有些收藏者一直认为现代古典家具就是古典家具的 “高仿”,甚至“作伪”。我认为,高仿的特点是其尺寸大小与明清时期的家具几乎一样,同时家具的造型、线脚处理甚至铜件装饰也是一样,但是只是形似,缺乏神韵。作伪是在高仿的基础上,施加一些手段,以期达到以新当旧、以假作真的效果。明清时期的家具经过数百年的流传,大部分家具产生包浆。目前市场上流传着这样一批家具,是现代的古典家具,通过做旧处理后形成包浆,然而面对消费者时却说是明清时期的家具。包浆是经年累月产生的,是历史的产物,换句话说包浆流淌着一段段历史,现在的市场上的这种作伪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而且已经破换了家具本身蕴含的这种氛围了,同时也打破了古典家具市场的良好秩序。同时生产企业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能一味的复制。

  家具收藏现在是一个很热门的收藏门类,王世襄老先生在《明清家具珍赏》出版以后,明清古典家具就开始兴起,至今已发展蓬勃。收藏古典家具,不论是现代的还是明清时期的,要做到远看家具的整体造型,看家具的神韵,近看家具的工艺,雕工是否细腻,立体感强如何,所雕作品是否形神兼备,再看看打磨的光洁度如何。现在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是红木的东西,将来就会升值。今天买一套红木家具十几万元,几十年以后红木的原材料没了,也许能卖几十万元。事实上,有些人买红木家具就是冲着将来会升值去的。所以并不考虑家具的文化内涵,一味地追求材质。红木能保值升值,在某种意义上说,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但实际上,一件家具的价值并不完全体现在材质上。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古典家具,但家庭装修一般又都比较现代化,如何将这种现代的装饰装置与古典家具能够和谐的融为一体?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包容与接纳。比如说明式家具的最大特点就是“简素空灵”。就说“空”吧,空是什么?空是让位于你,我不夺人眼,不抢风头,不遮盖你原有的精彩,在国画中也讲“计白当黑”,这是一个道理。“空”是“白”,如果你的装饰没有彩头,明式家具的“空”就会是“满”,它就吸引你的眼光,就会让你着迷。当然我们还要看到,明清古典家具无论出自京作、苏作、广作之手,这都脱离不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个精神内核。现代古典家具同样继承和融合着这样的精神性,同时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融入了适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某些元素,尽管有新的地方,但这并不影响传统文化这个精神内涵。我们也不能低估现代消费者的审美情趣,消费者的审美情趣传统并现代着,“传统是根,现代是身。”如何装修家庭与如何将古典家具相融合,这个问题每个消费者都会根据自己不同的阅历、素养,做出不同的诠释。但是,共同点就是,它们都会时不时的给你古典美的“惊艳”感受。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现代红木紫檀家具收藏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