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经过一年的试运营,国家博物馆正式开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是“十一五”期间批准开工和建成的国家重大文化惠民工程项目。改扩建工程从2007年3月动工,到2010年底全面竣工。新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12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自2011年3月1日开馆试运营至今整整一年。
据介绍,一年来,总体运转情况良好,不仅完成了100多万件文物的安全回迁工作,还举办了50余个陈列展览。一年来共接待国内外观众410多万人次。
国家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正式开放后将继续做好“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的丰富和完善工作,同时做好和完善高质量的专题展览。今年7月将迎来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在建馆100周年的时候,国家博物馆将初步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
建馆故事
新馆完成周总理遗愿
在国家博物馆任职六年有余的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说,到国博工作不久,80多岁的离休老馆长王宏钧先生给他写信。王宏钧说:“当年周恩来总理讲,人民大会堂(17万平方米)这个建筑肩膀高,革命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前身,6.5万平方米)肩膀低,以后要解决这个问题。”
几十年后,周总理的遗愿完成了。
国博新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建筑风格追求与老馆协调一致,整体设计庄重、质朴、大气。功能分区合理,空间序列、立体造型和室内外装饰等,都具有中国文化元素和中国气派。
百万件文物安全往返
吕章申回忆,2006年底,改扩建工程动工前,65万件文物从老馆内迁出,用了67天的时间安全无损地搬迁到了首都机场附近临时租用的库房,在那里存放了4年多。去年10月,用了45天的时间又安全无损地搬回了新馆库房。加上文物局调拨的近40万件文物,100多万件文物安全地搬出去,又安全地搬了回来。“这是百年一遇的大事”,吕章申说,上百万件文物工作人员一件件过目,一件件过手,亲手包装、运输,成功地完成了文物搬出搬回的历史性任务。
吕章申还透露,最近中央办公厅已将中办特会室收藏保管的中央国际礼品近万件移交国博收藏保管。国际友谊博物馆已划入国博,其近2万件国际礼品也已移交国博收藏。
这样,国博的藏品不仅数量大大增加,品类也更加丰富多样,为陈展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吕章申说,今后将不断加强和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之间的联动,“在安全上做到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