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修文县在县城北发现一段古城墙。经有关专家初步判断,这是清代修文县城的一段城墙,残存的遗迹只有约10多米。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崇祯元年(1628),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御史总督贵州、四川、湖南、云南、广西军务张鹤鸣会同巡按御史陆献明行本官建龙场大城(今修文县城)一座,题奉明旨命名“敷勇”。城周沿山脊经9个山头垒土墙,长9里3分,高2丈。城墙设东门、南门、西门、北门4门。
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县彭南禄请币重修,改土墙为石墙。光绪初年,知县齐绶祺、李崇畯先后请币筹款补维修。可惜在1946,因修建体育场开始逐拆毁城墙,至上世纪五十年初几乎毁尽。如今在修文县城北门桥白马潭东岸上,仅残留有这段约10多米长的城墙遗迹。
这段城墙高约6米,宽约3.5米。城墙顶部两边高中间低,呈“凹”型,中间为兵马走道。据有关文史研究者考察研究后得知,古时日夜有哨兵在城墙上巡逻。城门口为拱门半圆形,宽可过二辆马车,高3.5米左右。两扇城门为较硬的木质做成,厚近1尺。据传说,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东门、南门、北门城门日夜有兵把守并负责开关门。西门在半山腰中,加上门外无人烟,且无路全是深山老林,因此虽有城门但从未开启过。
据了解,古时的修文县城最热闹的是南门和北门。南门古驿道较宽、平、直,且达贵阳。因此,南门古驿大道是县城的迎宾大道,曾立有五道牌坊,可惜这些牌坊已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北门通达息烽、清镇、黔西、金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