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历·赵力
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高级生物工程师及野生动物保护工程师、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全球鳞翅目(蝴蝶与蛾类)调查计划中国区首席专家,出版过数部昆虫学专著,代表作有《中国鳞翅目——蝴蝶》、《图文中国昆虫记》。由他开办的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为亚洲最大 的民办昆虫博物馆,去年6月对外免费开放。
恐龙究竟是冷血动物还是温血动物?一直存有争议,由于可以作为直接证据的恐龙软体组织无法变成化石保存,科学家们在此问题上始终无法达成共识。
不过昨日,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独家向天府早报记者透露,他在收集到的一批恐龙时代昆虫化石中发现了一只蚊子。而这只蚊子,似乎可以证明 “恐龙是温血动物”。
穿越时空
来自大恐龙时代,它才是真正喝过龙血的生物
来自1.4亿年前的辽宁
在青城山下的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内,近2万只珍稀奇特的昆虫标本让人目不暇接。
除了昆虫标本,博物馆还向全球征集了众多昆虫化石,其涵盖了17个昆虫目,几乎包括了我国已经发现的所有昆虫化石类群。这些化石不少保存得相当精美,蜻蜓的薄翼、蜜蜂的细针、甲虫翅膀的花纹,甚至能在显微镜下辨认出蚂蚁的刚毛。
由于种类众多,一些极为珍稀的品种并不会公开展示,这其中就包括了一只“蚊子”的化石。
身长仅1厘米的它,就像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的那只蚊子一样,将为人们带来惊奇的发现。
它来自辽宁省,深埋在地下大约1.4亿年前的岩石层。这个模糊的年代比较微妙地处于侏罗纪与白垩纪交替期,但无论如何都是大恐龙时代,因此这只蚊子绝对曾与恐龙同行。
赵力认为,从化石构造看,这只蚊子是吸血的种类。
一个推断
它能证明古生物学焦点争议:恐龙也是温血动物?
蚊子生来爱喝“热饮”恐龙同样热血沸腾
对这样一个发现,赵力认为价值不可估量。多年来,关于恐龙究竟是冷血动物还是温血动物的问题上一直存有争议,科学家们试图从恐龙自身的化石上找出证据,但由于可以作为直接证据的恐龙软体组织几乎无法变成化石保存。赵力因此试图就这块化石,终结这一古生物学上的争论——他认为恐龙和人类一样 “热血沸腾”。
赵力解释,现代科学研究早已证实,雌蚊是通过对热感应探测吸血对象的,当它的触角接收到辐射热时,可以通过两条触角感应到的热量差异确认可被吮血的温血动物的方向,在温血动物发出的红外线指引下朝目标飞去。
恐龙时代既然有蚊子,那么必然有它的吸血对象——温血动物。“1.4亿年前这个时期,雌蚊子食物最大的可能就是恐龙血!”赵力因此很肯定地认为,恐龙应该是温血动物。
从化石上看,这只蚊子肚子明显比现在的蚊子偏大,具有“远古”特征,今天的吸血蚊子,如“白纹伊蚊”要小得多。赵力在分析后认为其口器很短,只能穿透较薄的皮肤,“可见恐龙表皮毛细血管很丰富,这也是温血动物的 特 征 之一。”
新闻延伸
蚊子也喝冷饮这证据并不充分?
早在侏罗纪之前,古生物上定义的哺乳动物祖先就已经出现。但它们被认定为哺乳动物,多是以牙齿来判断的,所以我们的祖先在那个时候是不是温血动物也没有证据。
当然,科学家们也曾在南美洲的雨林拍下过蚊子对冷血动物下毒手的举动,虽然这在全球范围并不常见。
从全球范围已经发现的恐龙皮肤化石中,可以推断它们的表皮有着厚厚的鳞片,蚊子口器越短越难钻头这样的皮肤。
所以,虽然赵力的推断看似完美无缺,但生物的多样性总是让人惊讶。能不能从这只蚊子推断出恐龙是否冷血,还需要更多推敲。
无论如何它已经是个奇迹
但是,无论这只蚊子能否证明这一古生物学争议,其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所谓恐龙化石,其实大多并非是真正的骨头,而仅仅由骨头中的钙质沉降形成。
对霸王龙这样的巨型生物,形成化石要容易得多。而昆虫这样大多细小的生物,赵力说,它们身体的钙化能力很弱,所以昆虫化石的发现是非常艰难的,存世量极少。而华希昆虫博物馆 里,这样珍贵的化石却横跨了1.3亿年前到1.65亿前之间,很难得。
新闻背景
龙血之争
传统观点一直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大胆提出温血恐龙说。于是,在科学界展开了一场恐龙是不是温血动物的大辩论。
2009年1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在对恐龙化石和计算机模型的运算结果进行分析后宣称,恐龙很难可能是温血动物。不过,这项研究成果还未获得来自独立研究人员的评估。此外,还不清楚可借助何种方法来验证这一结论。
2011年9月,《科学时报》刊发“大型恐龙是温血动物望解决古生物学史最久争论”的文章,称科学家利用一项曾为气候学家所独享的技术,证明了大型的四足恐龙与哺乳动物具有类似的体温——有证据表明,它们要么是温血动物,要么比现代爬行动物更善于保持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