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复建古城地标引争议
http://www.socang.com   2012-03-02 09:12   来源:新华网

  北京市文物局近日宣布将投入巨资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原址复建6处北京城标志性建筑,恢复北京原有的“凸”字形城郭。但消息也引发了社会上的争议,有文物专家认为,当前文物保护比文物重建更加紧迫。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表示,北京市今后每年计划投入文物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经费10亿元,从数额上看,10亿元在全国首当其冲。

  “内九外七皇城四”,城门和城墙曾是老北京城最显著的标志,更勾勒出北京城典型的“凸”字形城郭。

  史料记载,北京的“凸”字形城郭形成于明朝嘉靖时期。1553年,嘉靖帝下令兴工修筑外城,当时明廷财政拮据,大臣严嵩到工地巡视后提出应先筑南面城墙,待以后财力充裕时再“因地计度,以成四面之制”。于是,北京城南已经筑起的一面城基便“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城西南角”,形成了北京的“凸”字形城郭。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因交通等方面的需要,北京市对明清城墙进行了拆除,造成了历史遗憾。”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说,正是为了弥补这一历史缺憾,文物部门提出按照原来的建筑形制,在北京外城西南角楼、永定门箭楼及瓮城等6个地点复建标志性建筑,恢复“凸”字形骨架。

  消息一出,各界的争议声扑面而来——为何又要花巨资在故地新建“伪文物”?“亡羊补牢”重建新城楼能否再找回原来的韵味?

  针对文物部门的“大手笔”,有网友评论说:一年10亿元的大手笔确实让人“肝疼”,值吗?有点银子把仅剩下的老房子都看护好了,比什么都强。

  也有网友从专业角度指出,仿造的建筑,工艺再好也只能是“仿”的,而不能算真文物。另一位网友在微博中表示:五百年后,我们的后人也会把现在的北京城当做文物,并会加以说明——重建标志性建筑为“仿明朝建造”。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市每年计划投入文物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经费10亿元,表明了北京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心与力度。在分配上将兼顾保护与重建,10亿元并非全部用于标志性建筑的复建,还将投入到“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现有六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等。

  北京市文物局针对舆论质疑,目前已在官方网站设立了“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复建工程民意调查”,广泛征求网友意见。

  记者登录网站后发现,调查问卷只有两个问题,其中一条是“您如何看待以上介绍的工程”,另一条是请网友对复建工程提出“具体的意见或建议。”记者在投票后发现,与不少网络调查不同的是,投票结果显示为灰色,投票人无法查看结果。

  记者在问询北京市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后得知,此次调查是北京市文物局委托一家网站发起的。据这位工作人员透露,截至2月28日中午的投票结果是:有47.1%的人支持复建或修缮,认为将“有助于恢复老北京风貌”;27.9%的人认为复建意义不大,“即便复建,也只是徒有其形”;另有25%的人认为与个人没有关系,复不复建都无所谓。至于投票结果会否最终影响决策,该工作人员表示不知情。

  “文物拆掉了就是拆掉了,是永远恢复不了的。”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表示,北京市文物部门此次提出重建,本身不属于文物保护和恢复工程。

  谢辰生说,按照文物法要求,不可移动文物已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但如果为了恢复北京城原有的“凸”字形城郭,依据旧有的形制选择性地复建一些地标是可以的,但必须明确其不是文物。

  谢辰生说,与现有文物保护相比,文物重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低一些。“我不反对在搞好保护的前提下,做一些标志性建筑的重建,但就文物工作而言,保护永远处于第一位。”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古城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用此岸的心 用此岸的心 看彼岸的画:“彼岸---潘玉良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艺术大厦”“大芬油画苑”涉足茶城洗浴中心(图) “艺术大厦”“大芬油画苑”涉足茶城洗浴中心(图) 赛努奇博物馆归来方君璧代表作《吹笛女》亮相匡时(图) 赛努奇博物馆归来方君璧代表作《吹笛女》亮相匡时(图) 巨无霸“祖母绿”现身武汉 巨无霸“祖母绿”现身武汉 鉴定师估价8000万(图) 德国LOTOS价值百万顶级手工珠宝眼镜亮相上海(图) 德国LOTOS价值百万顶级手工珠宝眼镜亮相上海(图) 街头艺术家P183:俄罗斯的班克斯(图) 街头艺术家P183:俄罗斯的班克斯(图) 北京保利春拍全球十六国征集成果观摩展将举办(图) 北京保利春拍全球十六国征集成果观摩展将举办(图) 建筑师王澍获建筑诺贝尔奖 建筑师王澍获建筑诺贝尔奖 系中国第一人(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