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架山遗址考古现场。
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又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今天(29日),记者在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玉架山遗址看到,浙江考古研究所和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历时3年发掘了多个环壕的良渚文化聚落遗址这种聚落模式在良渚文化考古和长江流域史前考古中都是新发现。
考古队发现了围绕遗址周边的完整环壕遗迹,环壕内主要分布着墓葬和建筑遗迹。这处编号为“环壕Ⅰ”的遗存,是良渚文化首次发现环壕遗存。此后,他们又在附近发现了5处环壕遗存,以“环壕Ⅰ”为中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聚落组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斌说,这种聚落模式不仅是良渚文化的首次发现,也是长江流域史前考古的新发现,是田野考古上的新突破,对于本地区以及良渚文化以后的考古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记者从现场看到,这些环壕的平面形状大致为圆角方形,略呈正南北方向。考古同时发现,良渚先民开挖的环壕兼具防护、交通和生活用水功能,他们还将环壕内部填高,形成可供居住和埋墓的土台。6处环壕中,面积最大、墓葬最多且等级最高者当属“环壕Ⅰ”。它的200号墓出土随葬品数量最多,约110件(组),墓主是一位女性。这也是继瑶山遗址之后,在浙北地区再次发现良渚文化最高等级的女性显贵大墓。
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各环壕内的墓葬均有高低不同的等级,年代上大致贯穿了良渚文化的始终。目前,玉架山遗址已发掘面积近19000平方米,共清理良渚文化墓葬397座,是迄今为止清理良渚文化墓葬数量最多的遗址。遗址还出土了陶器、石器、玉器等各类文物4000多件(组)。同时,考古队在这里还首次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橹。
所谓聚落,就是人类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定居生活,聚族而居,从而形成了村庄或更大规模的聚居地。刘斌说,从目前的考古发现看,这处聚落应该是由6个氏族组成的,它从良渚文化早期一直延续到晚期,约处于距今5300年至4300年之间。这一完整聚落的发现,为研究良渚文化社会的组织结构、基本的社会组织单元及其人口数量、氏族内部和氏族之间的等级差异提供了新材料和新视野。
玉架山遗址地处余杭东部,西距良渚古城20余公里。它的南面是发现了良渚文化水稻田的茅山遗址,西南是发现贵族墓葬的横山遗址。在遗址周边约20平方公里的范围,经调查和发掘的良渚文化遗址已经有20多处,表明临平山的西、北部地带存在着一个较大规模、较高等级(仅次于良渚古城地区)的良渚文化次级中心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