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海春 笔墨烟云系列
“风骨”二字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有着独有的意义,既代表着文人的一种良知与责任感,同时也成为对古代文学、书画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昨日,名为“清风峻骨——沪浙山水画家交流展”的山水画展览在上海徐汇艺术馆正式对外展出,汇集了王谷夫、朱忠民、邵仄炯、郑文、钱保纲、陈智安、林均音等10位沪浙两地知名中青年山水画家的最新山水画作。主办方认为,“清风峻骨”将风骨进一步深化、明确为“清”、“峻”,是突出了江南文化的高逸、自然的特点。
山水画在当下的各种艺术门类中,似乎显得有些孤高脱世,难以融入世俗的喧哗之中,其清淡、简洁的笔墨相对于各类新媒体缤纷的色彩、跃动的形象而言,也显得有些冷寂,而这正是山水画的意义所在。
上海、浙江地处江南地区,自南宋以来可说是文脉绵长,传承有序,曾经涌现了南宋院体、浙派、松江画派等知名山水画派,黄宾虹、陆俨少等画家更是熔沪浙人文传统与风骨于一炉。此次徐汇艺术馆为沪浙山水画家搭建的两地交流平台可谓是一种对传统的传承。上海知名山水画家萧海春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张伟平教授是此次展览的中青画家的老师。对于与浙江山水画家同时举办展览,萧海春说,与浙江画家携手“同行山水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两地画家都共同遵循中国山水艺术伟大的传统,都同样得到其血脉的滋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存丘壑,志在林泉。
从参展作品看,无论是上海画家邵仄炯的山水画《夏阴》、《冬雪》,还是郑文的《读画笔记》系列山水画、钱保纲的古意系列画,抑或是浙江画家林均音的《松风萧爽》等画作,既可以看出这些中青年画家对传统浸淫极深,也见出其恬淡的心境。正如策展人所言,参展的中青年画家都不过是漫长路途中的学习者,他们的作品、思想还会有许多不够成熟之处,然而,已经能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到执著的定力、扎实的笔墨训练和淡然的心境,这是日后大成的基础。一位参展画家说:“学画其实是一个漫长的修为过程,让人俗骨尽去,清气自生。”这样的认识对比混迹于各种名利场的一些艺术家,无疑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