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凳丑闻折射监管法律之失
http://www.socang.com   2012-02-27 09:27   来源:重庆时报

  继臭名昭著的“金缕玉衣”事件之后,去年被拍出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亦被证实是一桩彻头彻尾的造假丑闻。在记者的反复追问之下,江苏邳州一赵姓商人亲口承认,所谓的“汉代玉凳”是经他手由明代材料组装所成。(2月26日《现代快报(微博)》)

  事实上,“汉代玉凳”甫一面世,就引发强烈质疑。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首先提出质疑的,并非业内专家,反而是民间人士。他们所根据的,不过是最基本的历史常识和文物考古学常识:汉代人一般“席地而坐”,当时怎么可能有这种“高凳”?然而,就是这种“一眼假”的拙劣仿制品,竟然可以得到数位业内“权威”专家的联名保驾,继而在拍卖市场上风生水起,拍出天价。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是否又是一桩“金缕玉衣”式的闹剧?

  现在艺术品收藏与拍卖市场之乱,已不是什么秘密。制假售假、虚假宣传、恶意欺诈、知假拍假、洗钱犯罪等病灶,可谓肆无忌惮。但行业乱象若此,文物部门却苦于没有法律依据,惩治乏力。某些混淆黑白的专家不惜在利益面前自毁信誉,拍卖公司更是丧失基本商业操守,为不菲佣金知假卖假,行走在商业欺诈的边缘。

  可以说,国内收藏与拍卖市场的乱象,很大程度是制度缺失造成的——专家鉴定再胡说,也属于“个人学术观点”或“看走了眼”;拍卖公司的不良操行更有《拍卖法》第61条护航。人或机构的恶劣表现,只是这块制度土壤上盛开的恶之花。

  毫无疑问,针对《拍卖法》或《文物法》的修改,应尽快提上日程。更现实的做法则是,应立即整肃目前的艺术品鉴定市场,大幅度提高艺术品鉴定的市场准入门槛,并厉行退出机制和黑名单机制。对于恶意拍卖的拍卖公司实行一票否决制,如有不端行为,则立即勒令退市,对于相关专家更该做相似惩戒。这个暗流涌动的市场,若不想被人们唾弃,则必须壮士断腕、重新立市。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汉代玉凳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国眼”徐邦达过世引忧虑 “国眼”徐邦达过世引忧虑 书画鉴定少壮派何在(图) 50000元面额人民币价值过百万(图) 50000元面额人民币价值过百万(图) 1430万:浙江首宗文化产权交易项目顺利完成 1430万:浙江首宗文化产权交易项目顺利完成 澳发掘出12.76克拉巨型粉钻(图) 澳发掘出12.76克拉巨型粉钻(图) 《大芬油画村》跻身世界艺术史殿堂(图) 《大芬油画村》跻身世界艺术史殿堂(图) 苏富比将超8000万美元拍卖蒙克名作《尖叫》(图) 苏富比将超8000万美元拍卖蒙克名作《尖叫》(图) 英国著名陶瓷工艺品博物馆欲变卖藏品还债(图) 英国著名陶瓷工艺品博物馆欲变卖藏品还债(图) 揭秘故宫馆藏美人图(图) 揭秘故宫馆藏美人图(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