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这样的小洋楼吗?它们不是用砖石建筑的,也不是用画笔描绘的,更不是用摄像机记录的……而是用剪刀一点点剪出来的。在鲜红的纸张上剪裁出惟妙惟肖的洋楼造型,让这些高大的建筑成为独特的工艺品,这就是李强老师手中的“津味儿”文化。
小洋楼剪纸作品
今夏亮相达沃斯
李强今年44岁,是河北教师进修学校的一名美术教研员。从18岁工作开始,他便投身于中国传统的剪纸文化,从此又有了另一个身份——剪纸协会会员。起初,李老师的剪纸作品以动物和风景为主,慢慢地开始想将天津的文化通过剪纸来完成,找寻了很多素材,最终选定了富有特色的小洋楼,于是开始搜集各式小洋楼的照片,并实地采风,将有特点的小洋楼剪出来。从2011年7月份开始,李老师已经完成30多幅小洋楼剪纸作品,包括张学良、曹禺、梁启超等人的故居以及静园等知名的小洋楼。据李老师介绍,还将有20余幅小洋楼剪纸作品在今年完成,届时会制作成册,附上中英文介绍,剪纸协会已经跟达沃斯主办方取得联系,小洋楼剪纸作品将亮相今年夏天在本市召开的达沃斯论坛,作为礼物送给中外来宾。
每一幅小洋楼作品
都要剪五六个小时
北京有四合院,天津有小洋楼。小洋楼文化是天津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小洋楼已成为城市的象征。曹禺故居、梁启超故居、张自忠故居、袁世凯故居……这些小洋楼几乎都有着数十年至一百年的历史,凭借当时主人的名气和轶事引起当代人浓厚的兴趣和遐想。“每座小洋楼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论是意式、欧式、法式还是俄式。”李老师说。
从2011年7月开始,李老师和伙伴们开始实地采风,并在网上找寻小洋楼的资料和照片。“很多建筑都不能剪出来,因为特征不是很明显,因此我们找寻特征明显且富有历史意义的小洋楼。”经过找寻,李老师和伙伴们搜集到50多座小洋楼。随后,李老师开始为每幅小洋楼作品设计构图。“如果是单纯的建筑,剪出来并不美观,我就将很多剪纸元素加进去,比如花草、树木、白云等。”李老师说,“加上这些元素,剪纸作品变得柔和了许多,也更加美观。”据李老师介绍,每幅小洋楼作品光单纯的剪裁就需要五六个小时,而且需要精力集中、手工细腻。
继续剪出天津文化
今后以海河为素材
目前,李老师除了工作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身于剪纸事业。这批小洋楼剪纸作品完成后,李老师还将继续以天津民俗文化和特色建筑为主,制作剪纸作品。“下一步,我们将以海河沿线为素材,将海河上的龙舟、海河两侧的风景和建筑用剪纸的艺术呈现。”李老师说,“希望民间的剪纸艺术能发扬光大,也希望天津的特色能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