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传统工艺变身产业金鸡
http://www.socang.com 2012-02-20 09:41 来源:新华网
古老的三晋大地,文化资源蕴藏深厚。如今,这些文化宝藏正被山西一些民营企业挖掘出来,转化为经济和产业优势。
广灵剪纸:小剪刀剪出大产业
位于山西东北部的广灵县祖辈流传剪纸的民间手艺,其剪纸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并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如今,广灵剪纸已不仅仅是一张文化名片,更成为能帮助当地人致富的文化产业。
"过去剪纸只是节日里的装饰品,如今却成了增收致富的新门路。"当地著名的剪纸艺人王兴利经历了剪纸产业的兴起和壮大,"开始是到村里的集市上去卖,再后来做成礼品到县城里卖,到如今带着剪纸到北京、上海的各大展会上去展示。价格也从一毛两毛到现在的成千上万,小剪刀剪出了大产业!"
不仅如此,王兴利还拥有自己的剪纸工作室。虽然是只有二三十个人的家庭作坊,但一年也能收入十几万元。不过,"家庭作坊还是规模太小,即使有大的订单也没办法接",现在的他已经在考虑扩大规模了。事实上,像王兴利这样的家庭剪纸作坊现在也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的文化产业公司。
成立于1999年的中国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拥有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广灵剪纸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广灵剪纸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广灵剪纸职业培训学校四大机构形成了集设计生产、教学研究、旅游观光、展览销售一体化的剪纸产业链。到2011年底,园区总产值达到2640万元,出口创汇186万美元,比去年增长20%。
定襄木雕:用木头浓缩传世古建筑
眼前是一个两米高的"微缩版"应县木塔,廊檐门扇雕刻清晰,巧夺天工。此种木雕模型需以50年以上的桃木为原料,使用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由近二十万个零件组成,每一个零件均以毫米计算。
这样一件木雕作品,如果按照传统工艺,需10个人用一年时间方能完成。然而,山西忻州市定襄县晟龙木雕模型艺术有限公司通过现代化机械手段,6个人只需2个月就可完成。
山西文化资源蕴藏丰富,尤其以古建筑文化最为突出,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东方建筑艺术博物馆"之美称。
"山西的古建筑如此绚丽多姿,我就想把它们用木雕模型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更多的人能直观地了解山西乃至全国古建筑的精妙之处。"晟龙木雕模型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辰说。
"文化产品首先要以文化为基础,但是产品要有特色,要符合市场需求,进行个性化制作。"刘晓辰凭借自己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采取蓝海战略,进行个性化操作,产品也从原来的旅游产品发展到了高档礼品、博物馆艺术藏品以及高校的教学模具。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刘晓辰的木雕厂由家庭式作坊发展到拥有260余名员工,年销售额可达2400多万元的当地龙头企业。下一步,他还要将全国的古建筑也纳入木雕模型范围之内。
然而,与实际的经济效益相比,刘晓辰更看重木雕所传播的古建筑文化。"山西的古建筑灿烂多姿,一定要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它们的魅力。"这是刘晓辰事业起步的初衷,也是一直支撑着他走下去的动力。
宇达青铜器:"青铜器王国"这样炼成
走进宇达集团,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流光溢彩的青铜艺术品和一个个由美术大师掌控的青铜艺术品创作室。坚持文化为魂,珍品为本,位于晋南地区的山西宇达集团一举成为我国最大的"青铜艺术品制造企业",并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十年前,濒临倒闭的夏县工艺厂经过股份制改造,更名为山西宇达集团公司。总经理卫恩科从县文化局展出的一件件精美的夏代青铜器中受到启发,结合运城的关公文化,打造出了一批关公铜像,市场很快被打开,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在关公铜像的基础上,宇达集团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又开发出了更多个性化创意产品,并在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上大跨步前进:改造、提升大型青铜雕塑制造、安装技术,成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巨型青铜雕塑制造企业;组建创意团队和技术创新中心,将中国古代青铜器经典装饰技术运用到青铜艺术品,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与国内外拍卖行合作,联袂打造艺术品收藏、拍卖高端平台,成为海内外雕塑家作品走向世界的通道;瞄准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开发高端旅游纪念品市场。
卫恩科说:"从事文化产业的人都是因为对文化有着深厚的热爱,但做文化产业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要企图靠一个点子就获得成功。"
目前,散落在三晋大地上的一个个龙头文化企业正迅速崛起,成为助推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金鸡",在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示和传播着山西的特色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传统工艺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