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画是国家级非遗项目
苗建民主任建议我采访故宫古书画手工临摹第二代传承人郭文林。
故宫也搞临摹?苗研究员笑着说,我们的古书画手工临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与粗制滥造的商业复制和伪作有本质的区别。看看你就知道了。
真是不看不知道,摹画技艺真奇妙。59岁的郭文林研究员,正在临摹清代宫廷画师丁观鹏的《罗汉图》第三尊。丁观鹏是雍乾二朝的宫廷画师,与郎世宁齐名。工笔细描,这幅“第三尊”需要临摹一年时间……
聊起师传,让我大吃一惊。古书画临摹工作室,尽是大师级的人物,而且与天津颇有渊源。新中国故宫书画临摹的开创者是金仲鱼、陈林斋、冯忠莲三位老先生。陈林斋曾摹《韩熙载夜宴图》,是当今著名画家陈大章的叔叔。冯忠莲是天津籍大画家陈少梅的夫人,她摹《清明上河图》用了十年时间。陈少梅、陈林斋均为天津湖社成员,是很有影响的画家。天津籍书法家刘炳森,1964年到故宫拜师金仲鱼学临摹。1979年,郭文林拜冯忠莲为师。从师传辈分上讲,他跟刘炳森算是师兄弟,都属第二代传人。
真是名师出高徒,他深得冯先生真传,三十多年摹过许多国宝级书画,比如宋徽宗赵佶的代表作《听琴图》、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明代唐寅的《孟蜀宫妓图》等。
书画摹本自古有之,比如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早就成为历史谜团,谁见过?传说是为唐太宗陪葬了。这个谜底,只有等到有朝一日发掘唐太宗墓时才有可能揭开。《兰亭序》摹本也有特别的文物价值,比如,唐代冯承素就用双勾填墨的方法临摹《兰亭序》。《兰亭序》三种最佳唐代摹本都收藏在故宫。后世摹前朝甚至当朝名家名作是一个传统,许多优秀摹本成为重要文物,比如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宋摹本、《列女图》宋摹本等。
故宫古书画临摹传承有序,独具绝活儿,所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摹画为了精心呵护国宝
优秀的摹本也是文物,甚至是国宝。既然有真迹,何必费力气摹画呢?郭文林介绍说,文物保护有很多方法,打个比方吧,文物修复类似治病,我们摹画是防病,尽最大努力减少文物损伤,为了精心呵护国宝。
收藏与展示,自古以来就是一对难解难分的矛盾。收藏,顾名思义就是收集到了,藏起来。博物馆的藏品总是要展览的。展览能够让观者大饱眼福,让国宝大展神采。可是,文物非常娇贵,尤其是古书画的收藏非常困难,对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要在恒温、恒湿、避光的地下宝库里,以特殊的技术手段珍藏。每次送展,虽然尽可能在展室内营造适宜的“小环境”,毕竟受多种条件的限制,难以完全如意。所以,文物每送展一次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种程度(细微,人眼察觉不到)的损伤。尤其是灯光中的紫外线,对书画的损伤很大。所以,国家一级文物的展出必须经过特别批准,时间有严格限定。既要长期展览,又要保护文物,怎么办?其上策之一就是摹画。
一件国宝级的纸帛书画历经千百年传承到今天,非常难得。“帛寿八百,纸寿千年”,既要对祖宗负责,更要对后世子孙负责啊!这是多么重大的责任。
就像戏曲演出中的A角、B角,不能让A角把嗓子唱坏了,有些场次,B角要顶上。B角的演唱水平要相当高呀,二者不相上下。他说,其实,还有一个更贴切的比喻,我们的古书画手工临摹,就是给孤品的国宝做一个“同细胞克隆体”,让它再现国宝的神采。
为了保护文物,需要做出默默无闻的奉献。他感激恩师冯忠莲,耐心传授皴法、全色等绝活儿。师傅的品格让他受益终身。他从小喜欢美术,跟高宗水学习工笔花鸟。来故宫搞摹画,师傅说,既然你干了这个,一定把创作放下。师傅让他慢慢悟到:摹画就是绝对忠于原作,是用自己的心摹古人的“心”,用自己的手摹古人的“手”。创作要有个性,画着画着把自己的东西带进去,就犯了摹画大忌。
他说,我师傅是大画家,画陈少梅这个路数非常棒,为了摹画,把创作放下了。陈林斋号称“小儿王”,专画婴戏图,金仲鱼画鱼特别棒,前辈们都把创作放下了。我们还有什么舍不得?
绝活儿功夫日日要磨炼
结合正在临摹的《罗汉图》,他详细介绍了读画、勾版、落墨、着色等全过程……
他指点我对照着摹本和原作,从过渡色、飞白、枯笔、眼神儿等最难临摹的地方“挑刺儿”,竟然找不出一丁点儿差别!
我说,你们的手,真神。他说,其实一点儿也不神,就是得舍得下“功夫”。为什么叫“功夫”?“功夫”就得天天练。就说勾线,勾了三十多年,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天把手练开了,再画。如果几天没勾线,光染颜色了,马上一勾线,手不稳,哆嗦。手不灵了,出不来那个劲儿。 他本来挺喜欢运动的,连羽毛球也不敢打。为何?运动后拿笔不稳,感觉没有了,好几天勾不了线,哪成?围棋喜欢也不能下,下完马上勾线也不成。心情太激动,手就稳不住,你的心,必须特别静!老先生们功底那么深,也得练。一次陈林斋要勾4根琴弦。勾之前,练了俩小时。勾这4根琴弦,几十秒的事,找准了手感,“刷刷”琴弦勾出来,又细又直!这种手感,是最难的。
默默无闻,牺牲很多。如果他们不放弃创作,可能早就名利双收了。对此,他无怨无悔,还深感荣幸。他说,只有我们搞摹画的,才能长时间地亲近国宝书画。比如宋徽宗的《听琴图》经典名作,看一眼就是荣幸,我临摹时,天天谋面,日日神交,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