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收藏助长文物盗掘
http://www.socang.com   2012-01-18 10:5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继《谁在收藏中国》、《谁在拍卖中国》之后,作家吴树近日又出版了《谁在忽悠中国》一书。在实地走访中国文物市场的几年间,他对全民收藏热的真实情况具有更直观的判断和更为深刻的分析。盗墓,只是收藏怪圈的一个环节,其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一个极度荒唐的收藏乱象。
  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中国拍卖公司,为中国千千万万致富无门的普罗大众打开了一扇暴利之窗。成交价一浪高过一浪的文物交易,鼓舞着城里人争先恐后地四处淘宝。由此,一轮空前旷世的全民收藏热迅速在城乡蔓延,给一些温饱堪忧的农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为了满足城里人没完没了的淘宝热,也为了满足自己发家致富的欲望,一些人不惜掘坟盗墓、制假卖假,从祖宗的坟墓里或玩弄城里人的智能游戏中,去攫取改变命运的第一桶金。只要没进班房,他们为此付出的成本几乎为零。不幸的是,他们用零成本去与城市收藏者博弈,但却真真切切地让中国社会整体去为之买单。
  这一轮敛古博富的全民收藏运动,到底让谁发财了、致富了?
  是以身试法的农民们吗?除极少数动手早、运气好的人挣了大钱,成为农村新贵之外,一些靠盗墓、制假为生而又没有后台保护伞的农民,有的被判刑入狱,一点可怜的家产也被罚没。有的就算侥幸逃脱法律制裁,顶多也就填饱了肚子、盖了间房子、生了个儿子,而这些本来就是该属于他们的基本生存权,还是建立在千千万万普通收藏者上当受骗、倾家荡产的痛苦之上。
  那么这些年收藏市场上的巨额资金究竟流进了谁的口袋?这一轮起势于改革初期的全民收藏运动,的确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形成了若干利益集团,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类人:一类是拥有足够金融资本的文物艺术品投机商,为显性富人;另一类是腐败官员,为隐性富人。这两类人趸藏的物品无论真假,也无论出处,都可以成为他们欺行霸市、赚取暴利的筹码。因为他们借助用金钱或权力建立起来的“绝对威望”,垄断了文物、艺术品价值和价格上的话语权,只需将自己的藏品进行二次包装后送上大拍卖场,便能够创造出农民们想都不敢想的巨额暴利——农民们几百几千元钱卖给他们的真假文物,到了他们手里,便可以拍出几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天价——这,就是至高无上的资本与权力的力量!
  全民收藏究竟给我们这个转型社会带来了什么?
  从物质层面上看,持续近30年的全民收藏运动,直接导致了我国的文物资源危机。我们几千年存留下来的地下文化宝藏遭到严重破坏,即便有些文物被民间人士收藏,但由于黑市流通频繁、原始信息丢失,导致这些文物真假莫辨、无据可考,几乎全部变成时代不清、背景模糊、失去根系的纯工艺品,丧失了应有的历史研究价值。许多珍贵文物甚至在交易过程中破损毁坏,带着它们丰富的历史信息与可供人类解读自身的密码,永远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
  从精神层面上看,经过这样的瞎折腾,中国人好古藏古的传统文化志趣和收藏品位,已被现代文物投机者的满身铜臭气严重浸淫,收藏活动早已成为一种纯粹的投资项目,伴之而来的知法犯法、投机诈骗盛行于市,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
  尽管此前各个时期的人们对于收藏品的文化认同和审美志趣不尽相似,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即收藏者都保持着某种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即便新石器时期的始祖也是如此。唯独这一次全民收藏运动,自始至终都是建立在追求暴利的幻想之上,以至于在近亿人的古玩市场上,几乎只见得到上家与下家,找不着几个真正的收藏家。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文物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在历史画中寻找视觉记忆 在历史画中寻找视觉记忆 维克·姆尼兹:回收“垃圾”的精神再造(图) 维克·姆尼兹:回收“垃圾”的精神再造(图) 壬辰群龙贺新春 壬辰群龙贺新春 福耀九州庆华年--赏龙年生肖纪念章(图) 2012中国美术“初计划” 2012中国美术“初计划” 展望2012古代书画或再成焦点 展望2012古代书画或再成焦点 武强年画鉴赏(图) 武强年画鉴赏(图) 晋宁藏三件钱南园书法墨迹鉴赏(图) 晋宁藏三件钱南园书法墨迹鉴赏(图) “拍而不买”:艺术品拍卖被指洗钱新通道 “拍而不买”:艺术品拍卖被指洗钱新通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