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即墨古县衙复原工程现场看到,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县衙古建筑地基清理工作全部结束,元、明、清三个时期的不同建筑地基像一个模型板重见天日,古人所用的石雕和古砖等精美无比。同时,考古人员还在老县衙地下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陶瓷。据即墨市博物馆专家介绍,目前整个复原工程已经进入设计建设阶段,出土的大量瓷器碎片对研究古县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古建筑地基保存完好
在即墨市中山街东侧的原即墨博物馆旧址看到,即墨老县衙复原工程地基清理工作已全部结束,文化部门的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正在现场进行图纸设计。在老县衙的正堂周围,考古人员下挖1米深后,已经将当时下沉的地基清理出来,一条条脉络清晰的古建筑地基呈现在人们眼前,在正堂的东厢房旧址处,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建筑精美的地基,地下的石雕、石柱等保存完好无损,连排水沟和石砖铺设的院落都清晰可见,没有一丝破坏。
“这些建筑的地基保存得很好,年代都在元、明、清时期。”即墨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沉积,古县衙的建筑地基已经慢慢下沉,为了弄清古老的建筑风格,按照原来的建筑复原县衙,考古人员经过数月的清理工作,已经将县衙正堂周围的东、西厢房清理完成。
县衙下埋着古代大花瓶
“这次对县衙的复原工程,有的地方下挖深一些,有的很浅,除了研究古建筑外,还发现了大量的宝贝。”在古县衙复原工程现场看到,考古人员从1米多深的县衙地下,发现了大量遗留下来的陶瓷碎片。这些陶瓷里,有青花瓷和陶罐等。据专家介绍,这些碎片基本上以宋、元、明和清晚期的瓷器为主,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几只保存完整的瓷瓶,其中一只全身呈黑色釉子的瓷瓶制作工艺十分精美。专家介绍,这可能是宋元时期的瓷器,据推断可能是当时的县官用过的酒壶。另外,考古人员通过对瓷器碎片的比对,发现一只青花瓷器瓶碎片,这也是县衙里传下来的宝物。
在现场看到,老县衙复原工程现场还出土了墓志铭和退兵碑,两名工作人员正在对破损的石碑进行修复。
节后复原工程正式开建
即墨老县衙现场已经封闭,清理出来的地基现场也被保护了起来,工作人员将出土的大量瓷器碎片,分装在几十个袋子里进行保存研究。
“所有地基已经清理完成了,节后就正式开始建设了。”即墨市文化局负责人表示,修复计划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依明朝万历六年修建时的风貌,参照明清时期营造法式和县级衙署的基本结构、规制,维修古县衙大堂,并复建其他建筑。据介绍,老县衙修建工作投资预计4500万元,最迟将在一年半内修缮完毕,届时将会充分开发利用,也带动老城区的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