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蒂斯特基金会:当代艺术很贵
http://www.socang.com   2012-01-16 11: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裹挟着泡沫与荣耀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犹如一座围城。法国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近日开幕的藏品展,被视为与中国艺术家建立联系的示好

  [ 通过与中国本土知名美术馆合作展览,进而打通本土收藏脉络,对各基金会来说不失为一条捷径 ]
  裹挟着泡沫与荣耀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犹如一座围城,有的人想进去,有的人想出来。收藏家尤伦斯走了,可有更多的目光投入进来。
  1月14日起,法国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第一个展览——《进入收藏的路径:卡蒂斯特基金会藏品展》,被视为与中国艺术家群体建立联系的示好。
  自去年该基金会建立亚洲收藏部以来,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成了其重点关注对象。目前该基金会已经收藏了包括张培力、蒋志(微博)、曹斐、孙逊、林一林等艺术家创作的30多件作品。
  去年开始购买中国艺术品
  有趣的是,这样的展览,并没有把新近收藏的中国艺术家纳入公众的视野中,而是从基金会收藏最为丰富的欧洲和美国部分作为展览的主体。
  卡蒂斯特基金会成立于2001年,为注册于巴黎的私人基金会,迄今为止收藏了全世界近400件艺术作品。其创始人兼现任主席文森特·沃姆斯(Vincent Worms)是一位风投公司的老板,旗下有多个在纳斯达克(微博)上市的信息技术公司。
  在这个“尽显实力”的展览中,甚至可以看见已过世的东欧艺术家尤利乌斯·科勒的作品,作为引领上世纪斯洛伐克现代主义大潮的代表人物,他曾参加过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
  事实上,来自墨西哥的西蒙基金会、美国纽约艺术基金会等,都一直对中国的现当代艺术抱有极大的兴趣。通过与中国本土知名美术馆合作展览,建立其在中国的知名度,进而打通本土收藏脉络,对这些基金会来说不失为一条捷径。
  “我们从去年开始进行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收藏。相比其他基金会以收藏亚洲绘画与雕塑为主不同的是,我们更关注实验性的创作。”卡蒂斯特基金会亚洲收藏部主管翁笑雨介绍说,其亚洲收藏顾问由著名策展人侯瀚如担任。
  确切地说,该展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建立中国艺术家对于该基金会收藏严谨的印象。展览分为三个部分,从基金会近400件藏品中精心挑选出的32件作品,分为“叙事线索”、“不同定义”、“未来想象”三个部分来展出。
  可以看出,这三个部分涵盖了每位个体艺术家工作思考的方向,而普通观众肯定是要被策展人“涵义的分叉”等难以理解的哲学名词搞得晕头转向。
  “这是三种艺术阐释的方式。”策展人英提·格内罗(Inti Gurrrero)介绍说。这里有关国际政治、后殖民、移民问题的探讨,也有类似上世纪90年代欧洲行为艺术文本文献。
  由于该基金会建立的是先提名再进行集体决策的形式,其艺术委员会团队成员握有决策权,实际上掌管着基金会的收藏方向。这些成员包括前泰特美术馆收藏主管杰里米·李维森、曾在法国Rochechouart博物馆任职的若森·帕瑞特等人。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问题是,比起世界上其他国家,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非常昂贵,包括年轻艺术家,而印度的情况也差不多。”翁笑雨说。翁笑雨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对中国艺术圈的生态十分了解。如果估算该基金会去年在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上的投入,应该在300万元到500万元人民币。
  收藏不能艺术中心论
  中国的拍卖市场虽然充斥泡沫,但基金会基本上不会直接参与艺术拍卖,他们仍然愿意直接从艺术家工作室或者画廊手中获取所需。除了以严谨的收藏作风吸引艺术家外,该基金会还有巴黎和旧金山两个驻村计划,以吸引世界各地的青年艺术家和策展人前往居住创作4至6个月。
  目前,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拥有旧金山与巴黎两个分部,其收藏分为五大部分:“欧洲/中东”将焦点放在欧洲和中东的艺术家上;“101公路”关注在北美西海岸著名的101公路沿途地区工作生活的艺术家;“南方”收集拉丁美洲的当代艺术;“A3”为亚洲当代艺术;“美国录像”包含了一批美国最具代表性和开创性的录像作品。
  “教育是我们基金会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分别有两个开放性的收藏空间,来进行文化各领域的公共教育,而驻村计划也是为了培养年轻的艺术家和策展人,艺术家和策展人在那里有他们的研究过程,实现与当地脉络相关的项目,在展览的基础上创作新作品。”翁笑雨说。
  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之所以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亚洲和中国,同中国年轻艺术家开始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崭露头角不无关系。“我个人就非常喜欢曹斐的作品,我第一次见她的作品是在圣保罗的双年展上,她对城市发展的思考非常深入,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一直就是很超现实和梦幻的。” 格内罗表示。
  而基金会也不否认艺术品市场所带来的收藏上的困境,“尽管世界各地都是这样,这种市场泡沫现象是全球性的。比如这个市场近几年被创造出来,很多收藏就会奔着这样的目的。但如果艺术家没有创造性,在这种市场环境里是非常危险的。”格内罗说,“我认为做个体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但很难把它一概而论,但我个人不会从艺术中心论的角度出发,譬如说中国的当代艺术非常红,就会着眼在艺术家本身的国籍上。我觉得还是从个人出发来评判他的艺术价值,当然认识艺术家的语境也非常重要,他与作品的关联,有时候,需要考虑到历史或者国际视野。”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当代艺术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武强年画鉴赏(图) 武强年画鉴赏(图) 晋宁藏三件钱南园书法墨迹鉴赏(图) 晋宁藏三件钱南园书法墨迹鉴赏(图) “拍而不买”:艺术品拍卖被指洗钱新通道 “拍而不买”:艺术品拍卖被指洗钱新通道 19世纪画家绘数千太空画 19世纪画家绘数千太空画 媲美NASA照(图) 风华绝代—盛力人作品展(图) 风华绝代—盛力人作品展(图) 利奥波德博物馆:真假蒙克,谁说了算?(图) 利奥波德博物馆:真假蒙克,谁说了算?(图) 艺术犯罪拉起艺术市场警钟 艺术犯罪拉起艺术市场警钟 2011毕加索特展带来的经验和教训(图) 2011毕加索特展带来的经验和教训(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