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富豪:小胖子吹成的大胖子
http://www.socang.com   2012-01-13 16:37   来源:东北网

  艺术家财富计算所依据的拍卖价格并非完全可信

  2005年至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拍卖、画廊、艺博会全面进入资本化运作,并试图迈向艺术资本的金融化阶段。但笔者认为,这一表面的繁荣景象,并不说明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实质性重整旗鼓,也不意味着如海内外媒体所称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已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艺术品市场的新中心。
  不久前,某些网站报道说,中国当代油画明星的个人财产已进入世界艺术家财富榜前10名,这实在是无稽之谈。首先,西方真正顶尖的艺术家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由基金会、财团和博物馆等收蔵,其作品是不上拍卖和画廊销售的,也无从统计。其次,即使在中国本土,艺术品销售年收入真正令人咂舌的是国画名家。国画名家的年收入达上亿元的不在少数,当代油画明星比之差远了,而这些国画名家的作品基本上也不上拍卖和画廊。因此,国外的知名艺术家、国内的国画名家,其年收入远远超出F4(即张晓刚(微博)、方力钧(微博)、王广义、岳敏君)等人,至于F4等人进入财富榜世界前10名的说法,简直天方夜谭。最后,艺术家财富计算所依据的拍卖价格也不可信。
  艺术品市场的交易额主要由4部分构成:一是画廊销售,这部分交易无法确切统计,大部分画廊成交都没有上税;二是艺术家个人销售,国画名家的交易数额巨大,但基本上无从知晓;三是文物交易,每年文物交易的数字更是大得惊人,亦无法统计;四是拍卖交易,这部分数据是目前政府、媒体和社会唯一能抓到的概貌性的统计信息。
  然而拍卖公司公布的价格有2/3是不可信的,这包括4种常见现象:其一,“左手卖给右手”,某件作品宣布成交了,但实际上是自己派人买回去了,根本没有成交;其二,“举牌但不兑现”,像前年的纽约佳士得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中国老板举了牌,但事后没有付钱取货;其三,“买一赠一”,拍卖成交额是按照媒体公布价付账的,但送拍人私下再赠送给买家一件或几件作品,这样的话,单件作品的拍卖价只是公布价的一半或1/3;其四,“阴阳价”,比如,拍卖公司向新闻媒体发布的成交价是1000万元,实际上私下成交价可能只有两三百万元。
  上述4种虚假的拍卖成交额,基本上被国内各种市场调查机构、媒体甚至政府相关部门作为中国艺术市场交易统计的基本数据。胡润排行榜连续几年推出中国艺术家财富榜,其计算依据也是按照拍卖公司发布的成交价,但业界一直对此持怀疑态度,其理由就是拍卖公司公布的数据水分太大。真正挣大钱的都不露声色,没有挣大钱的反而天天宣布自己的财富有多大,艺术家财富的这种“小胖子吹成大胖子”的气泡现象,实质是一种社会中下阶层的自娱。
  西方媒体实际上是很少采访和讨论富人的,这有两个原因:首先,西方真正的顶尖富人是很少接受媒体采访的,中下阶层所能接触到的不过是一群“小胖子”“中胖子”的富人。其次,西方社会进化到了这一阶段,即,当一个社会的中下层成员都想追逐富人时,这只是一场穷人的自娱自乐和自我满足,其实谁都没机会见到真正的富人,也就无从接触真正的成功信息。
  现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圈也是如此,大批的记者、美女、年轻艺术家纷纷涌向各种展览现场,约谈成功的艺术品投资人、艺术家,但这些人都只是“小胖子”“中胖子”。推而广之,中国社会事实上也正进入西方社会的类似阶段,即真正的大老板已经不出场了,在媒体上经常露脸的所谓房地产商、上市公司老板都是某些大老板的操盘手们。
  近5年艺术市场的火爆,促使很多艺术网站、杂志不停地讨论艺术资本和采访所谓艺术“富豪”。这是一种很可怜的穷人自我狂欢的现象。当代艺术圈的所谓“富”艺术家并不是中国最富的一个艺术群体,但这是自吹自擂最猛烈的一个群体。人们去采访和敬仰他们,不过是把一群“中小胖子”吹作“大胖子”,过把瘾而已。说到底,这不过是一场穷人的自娱自乐,真正的“大胖子”大家谁都没见过,甚至这些“中小胖子”自己也未必见过。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富豪”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拍而不买”:艺术品拍卖被指洗钱新通道 “拍而不买”:艺术品拍卖被指洗钱新通道 19世纪画家绘数千太空画 19世纪画家绘数千太空画 媲美NASA照(图) 风华绝代—盛力人作品展(图) 风华绝代—盛力人作品展(图) 利奥波德博物馆:真假蒙克,谁说了算?(图) 利奥波德博物馆:真假蒙克,谁说了算?(图) 艺术犯罪拉起艺术市场警钟 艺术犯罪拉起艺术市场警钟 2011毕加索特展带来的经验和教训(图) 2011毕加索特展带来的经验和教训(图) 希腊美术馆被盗画作值约4425万元(图) 希腊美术馆被盗画作值约4425万元(图) 中国的当代建筑正在面临文化个性的缺失(图) 中国的当代建筑正在面临文化个性的缺失(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