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区午台村临近轸大路,道路两旁种满了庄稼,多年来,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里,这片庄稼地下,竟深藏着4000多年前的文化遗址。
为配合莱山区轸大路拓宽工程建设,烟台博物馆日前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莱山区午台遗址进行了第一阶段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丰富的大汶口文化至龙山文化时期的文化遗存,为我国研究4000多年前的社会形态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依据。
龙山文化堆积层遗物丰富
午台村位于莱山区南侧,轸大路正好从村子旁边穿过,2011年,市公路局为了方便市民出行,准备拓宽轸大路,并进行施工。为了防止施工破坏了午台遗址,烟台博物馆工作人员先期对午台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自2011年10月20日起至今,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发掘任务,这一区域主要包括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时期两个大阶段的一些遗迹和遗物,距今已有4000年至5000年的历史。
在发掘现场看到,剖面上被工作人员分为6层,每一层都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虽历经多年,但仍可以看出当时居民的生活状态和风俗习惯。最底层发现了大量的海贝化石。“这证明当时人们以海洋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也说明了我们的渔捞和海洋采集活动自古就有。”王馆长说,在第四层和第五层,发现了很多龙山时期的遗迹,包括墓葬、窑以及柱坑等等。同时,在现场还发现了24个墓葬。“这侧面的反映了当时居民的生活习惯。”王馆长介绍,龙山文化时期,在埋葬时用的是屈肢墓,遗体都是弯曲地的埋在棺材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棺木也已经化成灰烬,但留有40多件随葬品。主要为陶器、石器以及骨器。
本次发掘收获颇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掘过程中,在一个墓中发现了一个镂空的“黑陶高柄杯" target="_blank">蛋壳黑陶高柄杯”,这是我市第一次发现龙山时期比较精致的蛋壳陶器。“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被称作我国现代制陶艺术顶峰之作的蛋壳黑陶陶器,为龙山文化的一种代表性器物,是一种专为礼仪用的器皿,多见于较大型的墓葬中。
破碎的蛋壳陶高柄杯,需拿回去经专业人员进行修复,据介绍,修复后的高柄杯将与原状一样
蛋壳陶高柄杯,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很看到中间镂空的图案
部分从午台遗址发现的文物
“就是因为这个陶器薄如蛋壳,所以特别珍贵。”王馆长介绍,以前在长岛大口遗址发现了一个并不完整的蛋壳陶杯,但这次发现的蛋壳陶高柄杯比较完整,非常精致。这个杯子周围还包着厚厚的泥土,仔细看可以看到杯子中间镂空,杯子外表漆黑黝亮,最薄的地方还不到1毫米,放在太阳下可透过细致的小孔看到阳光。
在工作人员临时租住的地方,还陈列着发掘出来的遗物。“这是石刀,现在还很锋利。这是骨锥,还有骨针。这边还有大量破碎的陶器…”在这个10平米的房屋内,工作人员进行简单地的介绍。“这些遗物都要拿回去做进一步的研究,进行整理和拼接修复,以恢复其原来的样子。”王馆长介绍。
为研究龙山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据介绍,从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这个阶段,胶东地区的遗址比较多,而真正进行科学发掘的遗址却并不是很多。“此次发掘,我们发掘了龙山和大汶口两个时代衔接紧密的地层关系,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形态包括自然环境都有重要意义。”王馆长介绍,此次发掘中,工作人员采取了大量不同的土样,获取各种植物、作物的种子,来分析和认识当时的经济形态和自然环境。另外还要对人体骨骼和各类动物骨骼进行多学科研究,全面了解当时人类体质特征、生活状况以及社会经济等。
对于此次发掘的意义,王馆长表示,如此密集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建筑遗迹和墓葬在胶东地区中首次发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而出土的大量遗物,也对认识这个时期胶东地区的文化内涵、特征、时代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