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博建筑本身就是国家一级文物
http://www.socang.com 2012-01-04 09:40 来源:大连晚报
旅顺口区列宁街42号,坐落着一处融东西方文化为一体的园林建筑,古罗马风格的廊柱、塔楼古朴凝重,厚实的砖石立面、半圆形拱券山花流淌着艺术气质,这里是具有九十四年历史的旅顺博物馆所在地。
2008年,在国家文物局进行的全国“国家一级博物馆”评定中,旅顺博物馆当之无愧地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近日,记者走进旅顺历史博物馆,感受这所历经沧桑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的独特风貌。
旅博已经走过90多个年头
有资料记载,1915年11月26日,根据日本关东都督府的命令,在旅顺千岁町原沙俄“俄清银行”旧址(今万乐街33号)成立了“物产陈列所”,展出图书和少量调查收集来的历史文物。1916年11月,又根据日本关东都督府的命令,“物产陈列所”改称“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并迁至松村町(今列宁街22号)新馆址,1917年4月1日正式对外开馆。
1916年11月,关东都督府决定投资30万日元,在大伯町(今列宁街42号)原俄国“陆军将校集合所”的半截子工程基础上,由日本知名建筑师前田松韵主持设计,改续建成一座博物馆,即现在的旅顺博物馆大楼。工程经过两年时间的建设才基本完工(本馆工程的全部竣工是在1919年3月),其间一些展柜就地在展厅内陆续制作,部分文物藏品陆续调进入藏,并于1918年11月22日正式对外开馆。从工程建筑规模上看,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气势恢弘,庄重典雅。从建筑结构上看,楼房主体为砖石木框结构,主体两层,局部三层,部分有地下室。正立面为左右对称形式,顶部有一穹隆顶塔楼,正面入口有柱廊,混合柱头;外墙有贴壁柱,楼面有卷草纹、垂草纹、樱花、兽头等凸起雕饰。
楼宇内部宽敞有拱形门相连。玄关为日本德山产花岗石铺就;右方楼阶为美浓产大理石及水户产寒水石,楼梯扶手为意大利墨绿理石贴。各陈列室与办公房间设计风格各异,其中二层两个大厅最为华美:北大厅天棚顶为木作式纵横方形分隔,四出斗拱,东西两壁与三楼房间通透相连,造型别致。南大厅天花为拱券顶,南北两壁上方饰有孔雀浮雕图案。该建筑当时定名为博物馆“本馆”。鉴于此,有研究者认为,当时日本殖民者的主观意识,就是要将旅顺博物馆建造成具有世界水准的、别具风格的、意识超前的、东方一流的博物馆。
据旅博一位负责同志介绍,该建筑本身就是国家一级文物。
曾发布启事,抢救罗振玉藏品
20世纪20~30年代,旅博陆续从北京征集圣化寺清代鎏金铜主尊佛尊像、木结构沟塑彩绘四大天王像及圣化寺石制横匾额;从北京征集松王府门前明代石狮一对;从西安征集明代佛铜像;从洛阳征集龙门石窟北魏石刻残段佛头像、石刻佛残碑像等。
自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前,大连是一个特殊的“解放时期”,文物与博物馆事业也历经了滥觞的时期。特别是清末以来收藏大家罗振玉于旅顺的宅邸所藏文物、书籍一时间散失无一,几乎均流落于旅顺、大连城乡民众手中,甚至有的将“废物”转为他用,或无知地直接损毁和销毁。抢救文物、征集文物是回归后的旅顺博物馆急不可待的首要大事。自1952年始,旅顺博物馆组成专门征集队伍,发布征集启事,在大连城乡广大收集。
至1955年,旅顺博物馆在大连地区的居民手中征集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铜器、骨器、瓷器、砚石和书画等文物,其数量是建馆以来征集量最多的一次。其中,征集到散失于民间的罗振玉家藏的甲骨、货币、碑帖、清宫档案、青铜器等4000余件,著名的“小臣宪簋”、“过伯簋”等青铜重器被纳入馆藏。
在旅顺博物馆收藏的20余文物类别中,书画堪称其重要品类之一。馆藏时代最早的书画为唐代新疆地区的佛教绘画、花鸟画,最晚的当代书画,时间跨度1300余年。不少作品曾经由著名收藏家收藏,这些收藏家包括陆民源、罗振玉、章劲宁、章伯钧、张伯驹等,有的作品曾经由清内府收藏。馆藏书画的来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1945年以前日本管理旅顺博物馆时期的旧藏书画,一部分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博物馆陆续从私人手中以及北京宝古斋、北京荣宝斋、北京文物商店、大连文物商店等文物收藏单位征集的。
在旅顺博物馆丰富而别具特色的藏品中,有5万余张珍贵的老照片。这部分老照片是20世纪初至40年代日本占领时期由“满铁”为搜集情报、制作档案材料而在中国境内拍摄的。这些档案照片集中反映了日本殖民统治对中国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等方面的内容,包括东北三省及河北、内蒙古、北京、上海等地,其中以东北三省为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工业、农业、交通、宗教、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涵盖地域广、信息量丰富,从各个角度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历史情况。其中部分老照片已成为现在保存下来的唯一珍贵记录,是研究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日本侵华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和文物价值。(部分资料据《旅顺博物馆精华录》一书)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博物馆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