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亟待廓清乱像
http://www.socang.com   2011-12-30 11:28   来源:《中国工商时报》
  “我想死在天津文交所门前。”这是原本不懂什么为“艺术”的副食品批发商王强日前对媒体说的话,他借百万高利贷跟风炒作“艺术股”,结果赔得几近倾家荡产。编发这篇盘点时已将近辞旧迎新之际,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回顾这一整年的艺术品市场,像是搭上了“和谐号”高速列车,投资者们跨越了“亿元的心理门槛”,诸多的中外拍卖公司角逐中国艺术品市场,致使拍卖公司之间呈现竞争日趋激烈之势,并呈现出强弱分化之势。
  艺术品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特殊商品,已慢慢褪掉其特殊的面具,直面观众,艺术品市场也已进入了“百家争鸣”的状态,也引伸出了跳动最活跃的“天价”、“赝品”、“火爆”、“泡沫”、“监管”等等颇为提神的字眼。不论是繁荣火爆的春拍还是较为“萧条”的秋拍,不论是央视痛揭鉴定内幕还是天价成交的“课堂习作”,亦或是拍场上那一个个忙着举牌的背影……总的印象可归为一字——“乱”,如何加强监管“乱象丛生”的现象成为市场投资者新一年最强烈的“呼声”。
  “稳中求进”是国内明年经济的总基调,但当下艺术品的市场环境,对于个体投资者来说充满了机遇和挑战。随着艺术品信托乃至艺术品股票的诞生,首先,泡沫剧愈演愈烈,艺术品市场从收藏型迅速转向了投资型,在逐利热钱的推动下,部分艺术品的市场成交价已开始严重背离其实际价值。其次,艺术品市场的老大难问题——赝品,尽管自古文化人都讲求诚信,但在暴利面前诚信总是显得那样微不足道。对此,有人称为盛世与乱象并存,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机构的魔幻现实主义。
  无疑,艺术品市场最大的问题还是监管缺失,没有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艺术品市场发展平台让投资者可以安全进入、安全退出。像拍得作品后不肯付款、赝品比比皆是、假鉴定、假证书等诸多问题,都说明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有业内人士称,目前国内由于相关人才的匮乏,并没有权威的检测鉴定机构来一槌定音,也使赝品横行泛滥,市场和社会都在呼吁公正而权威的第三方机构(鉴定机构和人员)出现,这几乎成为根本解决艺术品市场诚信经营的唯一希望。第一,尽快确立鉴定行业的门槛制度;第二,开展对文物艺术品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资质认证工作;第三,在文物艺术品鉴定方面,要尽快改变“断代”现状,对老一辈鉴定家的口述经验要尽快建立档案资料,同时注意人才的培养和接代延续教育,加大科技鉴定的投入和研究。
  如今,金融已被沦落为艺术品市场炒作的工具,现存的收藏体制也不健全,缺少专业的咨询、艺术品的鉴定评估、收藏的规划。艺术市场的泡沫化,当代艺术作品价格的严重虚高,明星艺术家丧失创作力之后的自我重复以及大面积平庸的艺术作品都在消解着艺术的收藏。笔者提醒投资者们应该理性投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尽量规避风险,要学会进,也要懂得退,不要让自己成为最后一个接“花”者。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品市场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香港特技大师动画描绘中国味水乡 香港特技大师动画描绘中国味水乡 在十余国热卖(图) 英国皇家邮局公布伦敦奥运会通用纪念邮票(图) 英国皇家邮局公布伦敦奥运会通用纪念邮票(图) “书风书峰”展:书山高处人为峰(图) “书风书峰”展:书山高处人为峰(图) 黄金历史“好运一生”再添新品,“喜银”系列首发 黄金历史“好运一生”再添新品,“喜银”系列首发 观看---2011西泠印社秋拍预展 观看---2011西泠印社秋拍预展 饭店展示东北虎 饭店展示东北虎 竟有标本收藏证(图) 乌克兰油画大师画中画:睁大眼睛不要被迷惑了(图) 乌克兰油画大师画中画:睁大眼睛不要被迷惑了(图) 广州文物楼贴瓷砖遭网友呼SOS 广州文物楼贴瓷砖遭网友呼SOS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