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做金钱的奴隶,不如做艺术的忠仆。我会坚持自我,坚持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做一点事,将艺术这条路走到底。”12月24日下午,宝安文化茶座第26期讲座如期开讲,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宝安区群艺馆雕塑工作室主任梁冰和读者们一同交流了他多年从事雕塑艺术的心得与体会。他充满感情的讲演,对自己作品的精彩解析,让读者们产生了强烈共鸣,赢得阵阵掌声。
在某个角落散发光芒
梁冰说,在这个崇尚经典的时代,大家一听说经典文化,便都要去追捧。经典固然是好,不经典的东西会被人遗忘,但作为一个艺术家,自己一定不要忘记了自己。他说他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艺术家,在某个角落散发出一点光芒,实现着自己的个人价值。他在宝安默默耕耘了20多年,得到了单位的极大支持,靠着自己的自信与充裕的时间,创作出了壁画、陶艺、紫砂作品,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没有被人遗忘。近日,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宝安区委宣传部等,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了“梁冰壁画陶艺雕塑作品展”。他说,这次他的个人作品展办得非常成功,他将会把文化艺术永远带在身上,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发光发热。
自觉建立起学术自信
他说,自己受到多元文化艺术的影响,在作品中应用了较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他没有迷失方向,始终能坚守自我,这正是他想要展示给世人的对文化艺术的一种追求。他的作品反映了他艰苦的创作历程:学生时代的青涩状态、创作初期的茫然状态,当然,其中也有艺术语汇的混乱或创作中偶然凸显的闪亮光点。一路上,他或孩童般天真地寻找,或如成人般无奈和失落,当某一天慧根触碰到某种思想时,他将这种思想深入到作品中的情味,在长期的实践中恰似一分温暖在慢慢升温。在他的艺术路途中,思想是忠实的伴侣,材料和技法同时在脑海中飞翔和腾跃。思维的发散均成多元的形式,使他的作品赋予新意,通过不懈创造性的艺术实践确立价值取向,并逐步敲开学术大门,自觉建立起学术自信
走上纯艺术之路
他说,他现在正处于创作的第三个阶段,即走上纯艺术之路。他要在接下来的10年里,积极发展个人的艺术,抛弃原来的自我,争取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大家。随后,梁冰从学术的角度对他的壁画陶艺雕塑作品进行了详细解析和梳理(详见下文)。最后,一些读者还与梁冰进行了艺术交流与探讨,讲座在十分愉悦的气氛中结束。
作品解析
《动力时代记忆1980》:梁冰说,火车给自己的印象太深刻了,这是自己小时候看到的火车的样子。上世纪80年代使用的是烧煤的钢铁火车,作品中火车笨重的车轮,还有遥感器,表现的是工业时代的文明。
《矗立(之一)》:梁冰说,这件作品是他对现代陶艺的一种尝试。展示的主题是环保。现代社会文明了,但却破坏了环境,环保不仅对地球、对全人类重要,对他个人也很重要,空气不好,他经常会咳嗽。他说,作品中的一横、一折、一竖,表达的是人类对地球生硬、凶狠的破坏,他想通过作品呼吁人类尊重地球。
《文明的矗立(之二)》:这幅作品仿照纪念碑的样子,在纪念碑的底座上,是一本线装古书,加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工业文明成果,展示的主题是,文明不断地建立,又不断地遗失,人们要珍惜过去创造的文明,并推动当今创造的文明。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是推动文明的基础。该作品的表现手法比较现代,而且极富内涵。
《无题》:梁冰说,这幅作品是不经意间烧制成的陶艺作品,当时他有一个很童真的想法,即对地球仪进行分割。实际上,当时一共烧制了三个半圆形,但在烧的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半圆形烧坏了,最后只剩下两个了。自己采用的是抽象、现代的西方化写意手法。
《书香泥香》:这是梁冰的一幅没有经过烧制的陶瓷作品。他说,没有烧的状态比烧过的更好。没有经过火的烧烤,作品充满了泥土的香味。
《无题》:取材来自一个木疙瘩,是乡下人用来剁菜的一种工具,他把它用在作品中,既像个人又像个鬼。这件陶艺作品非常现代,学生们特别喜欢它。
《天・地》:天与地代表父母。梁冰说,小时候自己见过很多大小不一的石头,那时候还经常给一些石头取名字。这幅作品便是受石头的启发创作出来的,他赋予了作品人性化的温暖,表达的是自己对父亲与母亲的思念。
《万福壁》:梁冰说,这幅巨型雕塑作品已成为宝安的标志,于1998年开始创作,2001年诞生,前后共花了4年时间,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不过这个苦吃得很值,是他对宝安的一大贡献与回馈。这幅作品对他个人的影响也很大,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