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报老人收藏报纸见证时代发展
http://www.socang.com 2011-12-28 13:31 来源:今晚经济周报
他们是各大报纸的忠实读者,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他们都亲手制作了一本本、一块块、一卷卷的精美集报、板报,他们的平均年龄都到了古稀之年,他们就是来自本市集报协会的老人们。
很多人都知道他们喜欢集报,但人们或许不知道,对于老人们来说,集报不仅是爱好,更是奉献回报社会的重要方式,他们通过集报不断的被报纸上的好人好事、社会公益活动所感动,同时,他们自己的爱心善举也在感动别人,他们在学习好人,宣传好人,也在做着好人。
最近,集报协会的老人们又来到了《今晚经济周报》举办的“玉树藏族学生500张笑脸在天津”大型展览活动现场,虽然天气很冷,腿脚也不方便,但几位老人仍然坚持要到现场看看玉树的孩子,并带来了自己精心制作的玉树报道爱心长卷,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积极参与到爱心公益中来。借此机会,本报记者也对几位老人进行了采访,他们向记者讲述了因为集报所带来的那些平凡感动。
年近古稀爱集报 关注好人 宣传爱心
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今年已经69岁的刘喜春老人。在本报日前举办的“玉树藏族学生500张笑脸在天津”大型展览活动现场,家住河北区三马路的刘大爷冒着严寒先后两次骑电动车来到晚报大厦参观展览。“第一次是自己来看,发现展览非常好,很感人,于是回去后又约了几个老伙伴再来参观,并以集报的形式为孩子们送上祝福。”
满头银发的刘大爷是本市电力建设公司的退休职工,年轻时就对报纸情有独钟,用老人自己的话说:“那时天天看报,一天不看心里没着没落的。但那时没有开始集报,就是喜欢把过期的报纸都收集起来。”退休后,刘大爷有了充裕的时间集报。“我也没什么其他爱好,最想做最愿意做的就是集报,而且越集越上瘾,越集越有趣。”
刘大爷集报比较偏重于两个主题,其中一个就是好人好事。“集报就得读报,读报能获得很多知识和信息,而且报纸登的很多身边的好人好事最能打动人。”刘大爷告诉记者,最近几年《今晚报(微博)》的“身边好人365”和《天津日报》的“津门好人榜”系列报道,他十分喜欢,他一次次的被报道中的好人所感动,也因此萌发了制作好人主题的剪报长卷。“很多文章篇幅长写得好,版式大方,照片漂亮,舍不得折叠集在册子里,后来我受到字画店里字画长卷的启发,灵机一动想出了做成集合长卷的办法,不用折叠,既有整体性,还方便携带。”就这样,刘大爷继去年将“身边好人365”做成精美集报长巷后,今年老人又将前半年刊发的“津门好人榜”二十余篇文章,与周永康、袁洪瑢、张德禄等几位集报协会老先生一起,亲手全部装裱在一幅长卷中。
“通过好人这个集报主题,我们不但整理了文章,还有机会见到了文章中的好人,他们的经历带给我们很深的感动,而我们也想通过集报的形式,把好人们的事迹记录下来,带着集报长卷走进社会街道,让更多的市民知道好人好事,宣传爱心,弘扬人间的真善美。”刘大爷说,集报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好人,成为好人。
五百本收藏专题集报册 链接百姓与名家
刘喜春老人另外一大集报主题就是艺术品收藏、艺术家报道方面。“我们集报协会的会员,也是各有特色,各有偏好,从我来讲喜欢艺术品和艺术家方面的报道。比如我有不少老艺术家的集报册,还有不少名人专栏的集报册。”为了让这些名人集报册更有收藏价值,刘大爷还利用一切机会让相关名人给予签名或者题字。在刘大爷家里,记者就看到了有曹禺家人签名的曹禺主题系列集报本,还有本报姜维群社长的主题专栏集报册,上面也有姜社长的题字和签名。“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但集报这个兴趣爱好却让我有机会认识到了很多艺术家和名人,有了和他们交流的机会,甚至还和很多老艺术家成为了朋友。”
刘大爷笑着说,集报都快让他成了圈里的“名人”了。“集报也有很大学问,每个人物、每篇稿件都要精心选择和排序,必须要有关联性,如果只是简单的罗列,肯定效果不好,拿给人家看,人家也不买账。”记者看到,刘大爷这类集报册都制作的十分精美,采用类似字画、古书的装裱手法,将一本本集报做成古书样式。“把报纸剪下来只算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工作,后面还需要有条理的分类、张贴、装裱等等,一本集报需要很多心思。”在刘大爷家里,记者看到了装裱精美的集报本近五百册。
集报引导老人关注贫困人群 助人为乐成为人生新追求
借助“玉树藏族学生500张笑脸在天津”大型展览活动,记者还结识了特别关注天津援建工作的袁洪瑢老先生,在看展览时,袁大爷专门带了与本次活动相关的剪报本,他将玉树藏族学生500张笑脸在天津大型展览活动的相关报道收集到了一起,并热情邀请主办方签字留念。
瘦小干练的袁大爷原是津南区的小学教师,集报是他的一大爱好,通过集报,老人追寻着报纸上的人物,实际感受他们所从事的事业。通过袁大爷的集报册,记者看到老人侧重于天津对外援建的内容上,尤其全面的是近两年天津对地震灾区陕西宁强、略阳的援建报道。通过媒体的报道,他不但了解了地震灾区人民的种种困难,同时还了解了咱们天津援建工作者在当地的辛勤付出,那一件件感人的好人好事深深的吸引着老人。
为此,袁大爷多次自费去地震灾区一线,他拿着集报册到宁强县走访建设者,走访当地的老百姓。“到了当地我才知道,报纸上刊登的内容只是一个侧面;到了现场我才知道,还有许许多多的感人的事迹和场景。比如,天津援建的队伍,完成任务要撤回时,当地许多百姓都哭了,把他们送出老远。再有,很多当地老百姓都夸奖天津援建的项目,说个个都是精品。他们说天津人太好了,感谢天津人的无私支援,感谢党和国家的无限关怀。”袁大爷回忆起当时到宁强县的场景至今还非常激动。
袁大爷不仅是被好人好事感动,实际上他也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他人。袁大爷的退休金不多,但他总是捐助给有需要的人,并且有好几个主动对口“援助”的人和家庭,比如坚强女孩陈艾晨、88岁照顾残疾儿子45年的何德荣老人一家、宁强、略阳的两位贫困家庭孩子。“宁强、略阳的两个孩子,我只要活着就一定要捐助他们上到大学。”袁大爷的话令人动容。在参加本报举办的大型笑脸活动时,袁大爷也表示愿意奉献爱心,不论是捐款还是捐物都行,只要孩子需要,自己就捐。事后几天,袁大爷还特意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咱不能光感动没行动,说到就一定做到……”袁大爷通过集报,积极参与到爱心公益事业中来,对于自己所做的事,袁大爷说不算什么,“我都这岁数了,图的就是助人为乐。”
自己快乐,他人受益集报为生活带来活力
采访中,记者结识了刘喜春、袁洪瑢、周永康等几位喜爱集报的老人。在他们看来,集报还有一大功能,这就是走入社区去宣传。周永康大爷说,“由于我们集的报多了,经常可以参加集报展览,就我而言,集报并将之展览有着很大的诱惑。诱惑带来了动力,动力又带来了活力。我有一块集报展板,在去年就放在平津战役展览馆展出了,展了好几天,人们都挺爱看的。这让我非常高兴。我也总跟人说,干自己快乐别人也受益的事,甭管事大事小都是最开心最值得的事。”
刘喜春老人说:“现在社区、街道也经常邀请我们带着集报走进社区给社区居民开讲座,一方面是介绍集报的心得,集报本身就是一项运动也是兴趣,有助于人们陶冶情操。另一方面,集报也是分主题的,比如抗灾救灾,追忆国家领导人的,都很有教育意义,很多社区居民都喜欢看这样的剪报。”
正如几位老人所说,集报的宣传意义很大,他们将分散的报纸稿件,分主题的整理在一起,无论是集报册还是展板更有整体性和视觉冲击力,更能吸引普通读者阅读。
除了本篇稿件中报道的几位老人外,集报协会还有一批“集并快乐”的老人们,遗憾的是没能一一采访,他们每人都有自己的集报故事,是我们还没写到的社区明星老人。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收藏报纸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