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收音机已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对于老一辈来说,小小的收音机却能唤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渐渐地,老式收音机也走进了收藏行列。
日前,“岁月留声,电波传情———中外收音机珍藏展”在上海三民文化创意推广中心展出。上海7位收音机收藏家展示了300余台从上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造型各异的矿石型、电子管、晶体管等中外收音机,让参观者大饱眼福。
老式收音机“哼唱”曲调在展会上,记者看到整个展厅的四周和中央的玻璃柜内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老式收音机。在展厅左侧,一台1921年出厂的美国收音机正在“哼唱”老上海的曲调,吸引了很多参观者。记者发现,这台收音机的喇叭高高地站在机身上,并与机身分成两个主体,而机壳则被雕刻成美式古典木匣的形状。虽然在音响上杂音颇多,但却遮掩不住其外观的艺术魅力。据了解,这台收音机是本次展会上年代最早的藏品。
而本次展会的另外一个焦点,则是一台中国电子管收音机,它是国内第一台直流一灯收音机。据考证,该收音机由民族资本家苏祖国创办的亚美电器公司设计生产的,其出品年代为1935年。可以说,这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国内第一代收音机,它使用的零件全部是国产的。
收音机历经黄金年代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台收音机都是由著名收音机收藏家张明律所收藏,他也是本次展会中提供展品最多的藏家,共展出百余台各种类型的收音机。
张明律向记者介绍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厂的收音机,多从国外流入国内。由于这一时期是广播发展的黄金时期,美欧及日本一些国家先后建立了广播电台。1921年,美国人把无线电广播引入了中国,调频广播风行世界。这个时代的收音机都为手工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喇叭与机身融为一体,材料为高档的木质,并雕有精美的花纹,且款式各具特色。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规模化生产后,收音机外壳才有了统一的金属匣式的模样。
张明律进一步表示,解放后,我国大力扶持无线电私营企业,1955年上海也完成了收音机制造的国产化。到了1960年代,我国研制出晶体管的“单管收音机”,进而又研制出有三四个晶体管的“来复式收音机”。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收音机需求量日增,上海无线电二厂设计生产的红灯牌711型六灯两波段大台式电子管收音机,以音色丰富、质量可靠、外形美观而风靡市场,成为了国内产量最高的收音机。到1980年代后,上海生产的收音机向小型化发展,并可以放入口袋中,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可以说,整个展会中的藏品讲述了一部无线电发展的百年历史。
欧美名牌收藏价值高记者看到,收音机收藏家黄建敏的藏品被摆放在了展会的中央位置。据了解,他所收藏的收音机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产的电子管收音机。
黄建敏向记者表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德的“根德”电子管收音机风靡一时,这些收音机音质优美,价格昂贵,只有欧洲一些贵族或富翁才有财力购买。同时,这些收音机的外部造型与浮雕艺术相结合,代表了那个时期一种独特的欧洲文化。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在收藏圈子中,年代久远的古董收音机的价值最高,它一般指的是新型晶体管收音机诞生以前、早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品的欧美名牌。其次是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烙印的收音机。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曾从东北派遣了一批技术人员前往蒙古援建乌兰巴托,当他们完成任务回国时,从当地带回了我国当时很难看到的德国生产的“环球”、“根德”等品牌收音机。如今在收藏市场上,随便哪一台“环球”、“根德”收音机,开价几乎都在万元以上。而“文革”时期应运而生的“红星”、“工农兵”等国产品牌,甚至外壳印有“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抓革命、促生产”等口号和语录的收音机,作为特殊历史的见证者,也备受藏家们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