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城市:成都
策展人 : 鲁明军
展览时间:2011-12-03~2011-12-08
开幕时间:2011年12月3日15:00
展览地点: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
地 址: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成都市双流县川大路2段3号)
参展人员:肖克刚
陶渊明《桃花源记》云: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先生笔下的“桃花源”一直是传统士夫心向往之的存在之境。且不说“桃花源”背后涵有多少政治隐情,但无须讳言的是,数百年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隐逸之道和乌托邦想象已然成了文人墨客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之所系。得其传承,宋元以来的文人(山水)画更是以此作为支点,而骎骎于“心”之放逐与自处。
而今,不论陶渊明的“桃花源”,还是宋元山水画,都已是历史之“物”。不过,此“物”并非对象化的物理性客体,毋宁说,它是一个能动的“心”之所在。在这个意义上,它已然超越了陶渊明“桃花源”所具有的时空局限。换言之,这也是前缀“移动”之意义所在。实际上,当“桃花源”的主体为“心”的时候,“桃花源”既无处可居,又无处不在。
在这里,作为“物”的“桃花源”被赋予了一个“心”的基础,正因如此,历史悄然成为现实之批判性的回应。对于愈加政治化、社会化、乃至娱乐化的话语之趋,“移动的桃花源”一方面意在回到历史之境,通过一种可能的体认反观今日之自我,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从既有的视觉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重返个体之精神放逐与自处之道。这既是历史的重塑,也是自我的一种精神型构。
并不是所有的当代画者都具有这样的气质和“入道”的可能。肖克刚的可贵在于他与生俱来的内敛、安静的气质,独特的精神遭遇,以及时时反躬自省的意识,恰恰暗合了这一“实验”和体认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