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聪人物画《喜悦》
11月4日,豫园商城第三届企业文化节——吕颂宪、钟家隆书画展暨作品集首发式在华宝楼艺术馆开幕。不久后,我遇到了吕颂宪先生和钟家隆先生。闲聊中,我得知吕先生多年来师从黄达聪、赵冷月,钟先生则师蒋凤仪老先生,名师果然出高徒!我又得知,黄达聪先生逝世10周年前夕,包括吕先生在内的近20位学生合力举办师生画展,出版师生画集,以示纪念。我翻阅着《黄达聪师生画集》,所收作品,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走兽,笔墨那么清健,意境那么高远,往往汲取西画技法,于传统功力中透出现代气息,不愧为画坛多面手。尤其是创作于1954年的人物画《喜悦》,笔墨鲜活,造型准确,生活气息浓厚,通过农村青年参军的故事,着力刻画了一家人的喜悦之情,这时,颂宪先生告诉我,画是他所珍藏的。
颂宪从小喜欢写字画画,1968年进入塘沽中学。那时学校里几名有“历史问题”的教师,下了课都要打扫教室、操场、厕所。其中有美术老师黄达聪,不过,黄老师画得特好,待学生也好,认真,肯教,有20多名学生跟他学画,叫他“画图大王”。不久,颂宪加入了这一行列。他们替老师打扫清洁完成后,一起到老师的美工组学画。得到了美术学院般的正规训练,有时还在老师处吃晚饭。师生的融洽,让颂宪终身难忘。
后来知道,1914年出生的黄师曾师从黄宾虹、张大千、沈尹默。抗战时在重庆办画展,年才28岁,郭沫若为之写序言,在《大公报》撰文推荐。解放后,他因冤假错案受到不公正对待,遭遇坎坷。后来虽然平反,却从此退出画坛,从事美术教育。不过,他依旧遵循艺术为大众服务方针,到工厂、农村写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如《溪边牧牛》《炼钢》《勘察队》《白衣大夫》等,产生不小影响。吕颂宪收藏的《喜悦》,应是那个时期的作品。
投师30余年,颂宪一直追随在黄师左右。上世纪80年代初,老师中风,半身瘫痪,医生预言右手功能恐难恢复,老师不信,依旧顽强作画。那时,他的子女都在外地插队,无法照顾。颂宪便每周陪老师上医院针灸,到附近的虹口公园散步锻炼。不久,右手功能居然奇迹般地恢复,又能自如地写字画画了。
2001年,黄达聪先生离世了。吕颂宪并没有忘怀。他着手搜集老师流散在外的作品,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的写生作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喜悦》图,经过仔细审看原作,吕颂宪认定确是真品无疑。经过一番曲折,吕颂宪终于将老师的《喜悦》图收入自己囊中。他说:“此类题材作品,老师画得少,但画得好,代表这个阶段的成就,岂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