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专家呼吁:繁荣创作也需批评同步跟上
http://www.socang.com   2011-11-28 13:34   来源:解放日报

  “我们的文艺评论丧失了勇气,在赞扬褒奖时不惜溢美之词,甚至言不由衷……”“‘圈子评论’、‘红包评论’多,真正认真读作品的评论家少,评论界对当代作品的评判是失语的……”近期,在京沪两地举办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中,文艺界的专家、学者纷纷对文艺评论的现状感到焦虑,直击当下文艺批评的整体“乏力”。

  把脉:文艺评论“病”了?

  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联合在京举行的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座谈会上,《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认为:“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文艺评论丧失了勇气,在赞扬褒奖时不惜溢美之词,甚至言不由衷,但在指出不足时因人情、利益限制而瞻前顾后,丧失了使命意识。 ”在他看来,“这样的文艺批评是一种慢性自杀”。

  无独有偶,近期沪上举行的“新世纪批评家丛书”研讨会上,与会的部分作家、评论家也认为:现在的文学批评跟不上文学创作和阅读。作家赵长天指出,现在“圈子评论”、“红包评论”很多,真正认真读作品的评论家很少,评论界对当代作品的评判是失语的。作家陈村认为,现在文学作品被分成两大阵营:纯文学日渐被边缘化,另一部分网络文学则被商业所开发,但对这部分的批评几乎没有。作协方面称,文学的边缘化商业化仍在继续,严肃的文学批评领地正日趋萎缩。随后几天,2011浦东文化艺术节第二届川沙文化发展论坛上,书画界人士就“都市化进程中的中国书画”展开探讨。与会专家表示,在价值利益的驱动下,金钱成为衡量书画作品的唯一标准,孕育传统书画大师的沃土离我们越来越远,书画评论更是吹捧多评论少,处于失衡乃至失语的状态。

  后果:落伍评论拖创作“后腿”

  这些声音传递出的是同一个事实:文艺评论已经跟不上文艺创作的脚步。另一个摆在面前的事实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艺创作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时机,而文艺评论所处的现状对文艺创作的阻滞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评论家李炳银提出,文学的衰败和转移与文学评论有很重要的关系。 “上世纪80年代鼓吹先锋主义,引导文学走向了脱离现实的道路。后来,文学理论界没有自己的主张了。文学失去了本该坚守的东西,评论成了简单的奉承。 ”作家赵丽宏认为,好的批评不仅阐释了文学作品,而且总结了文学经验,甚或揭示了文学发展的某些规律,从而对创作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反之亦然。再以电影评论为例,电影评论在20世纪80年代掀起高潮,与当时由第四、第五代导演引领的电影创新运动相呼应,出现评论与创作互为促进的景象。上世纪90年代后,大众传媒从自身商业利益出发,以花边新闻、内幕曝光等哗众取宠的内容迎合观众,有价值的评论被排斥在外,这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处方:呼吁有担当的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整体性滑坡令人堪忧。有关专家指出,提升批评家队伍的素质非常重要,文艺评论最忌讳的就是受利益驱动的“捧杀”或“棒杀”。另一方面,“棒喝”不同于“棒杀”,评论者不仅要把握好理性尺度,艺术家也要有接受对其作品“棒喝”的气度和胸襟。客观公正的学术讨论和文艺批评,有助于艺术价值的厘清和大众审美的提升。

  《中国艺术报》社长向云驹指出,文艺报刊和文艺宣传要有担当意识,一定要发出独特的具有主流价值观的声音。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指出:艺术从业者需要正气,艺术舞台需要支持正义需要正气,如何引导时代审美需要艺术家和评论界共同担负责任。此外,专家们充分肯定了一些文学批评家们对批评的努力和对批评价值标准的坚守,并建议展示批评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集群的方式发挥其作用。只有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坚持实事求是的文艺评论,才能更好地助推文艺创作迎来更大的发展和繁荣。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文艺界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熊猫金币30年发行量增800倍是利是弊(图) 熊猫金币30年发行量增800倍是利是弊(图) 悟道范扬,机缘嘉信 悟道范扬,机缘嘉信 澄怀万象-2011南京嘉信秋季艺术品拍卖会(范扬篇)【图】 灵隐寺的“济公”完成了 灵隐寺的“济公”完成了 天津2012年新邮预订开展 天津2012年新邮预订开展 新邮28套题材全有看头(图) 与“大禹”的时光邂逅(图) 与“大禹”的时光邂逅(图) 宋末元初的鼓型青瓷鉴赏(图) 宋末元初的鼓型青瓷鉴赏(图) 赵惟的四十年书画收藏情结(图) 赵惟的四十年书画收藏情结(图) 白先勇:《牡丹亭》是有史诗格局的寻情记 白先勇:《牡丹亭》是有史诗格局的寻情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