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为“陌上”的画展,今天晚上8点将在唐云艺术馆开幕。画者王晓黎,国家二级美术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学画二十年,这是她的第一次画展。
那些画面上,人物的面貌恍若烟云,几笔勾勒,周围的一树一木都笼罩在朦胧梦幻的意境中,这些中国意笔人物画,流露出一种魏晋时的拙态。
在这样一个匆忙快速的年代,王晓黎的作品依然在慢与诗性之间从容穿越。她为人生中第一个画展选择了五十幅作品,大都是今年的创作,且都是“小画”,不过一平尺以内。她说,觉得应该规整些,于是就选了这些。
画展将持续到本月24日,之后将移展至舒羽咖啡馆。大画与小画
村上春树会在写作的时候鼓捣出一盘意大利面来,斐茨杰拉德只吃苹果和罐头肉,杜鲁门·卡波特根据时间不同需要咖啡、薄荷茶、雪利酒和马天尼……艺术家的生产方式其实与生产内容密切相关。
王晓黎的生产方式非常女性化。刚刚开始创作几米长大画,她是把纸直接钉在厨房的墙壁上完成的。而这几年,她更多在餐桌上创作这些小画,“金箔设色”纸上完成半工半写的意笔,人物寥寥几笔,却带着丰满的情绪与意境。这也正是王晓黎的生产内容。比如那组“红颜”,每一位女子都带着一只鸟笼,那些女子空洞的、抑或伤感至麻木的眼神,似乎在诉说着什么,也许,顺应着成长,顺应生命的轨迹,女性总会失去一些什么。
这次画展的作品围绕“陌上”这一题旨,通过表现当代女性对诗性生活的向往,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完美、梦幻、浪漫的诗性空间。
行走与梦想
很难看出王晓黎画作上的人物到底属于哪个朝代,面目与衣服都很朦胧,她甚至把“她们”归类为中性人。
每一幅创作都是一种行走。”对王晓黎来说,既是浙江画院的办公室主任,承担很多行政性工作,同时又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付诸行动的行走其实非常奢侈,每一个画面就是她的一次行走。
有朋友送给她一张中东风格的CD,她放在车里听,慢慢地就感觉到了中东女子顶着水罐在沙漠中前行的意向,王晓黎就创作了数幅作品,画面中的女子都顶着一只水罐。她个人多年前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是她以家乡湖州的采桑女子为主题,《桑海》中的女子全是腰肢柔软的妖精般女子,在画面上呈现梦幻的飞翔姿态。而在川南彝族的采风,又让那些民族女子进入了她的画面。
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次画展是一次邀请,请进入王晓黎的理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