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1年9月24日- 11月20日
地点: UCCA 中展厅
策展人: 杰罗姆·桑斯, UCCA 馆长
助理策展人: 刘欣
UCCA馆长前言
威立德·贝西蒂在UCCA推出个展“透视”。这位生活在洛杉矶的年轻艺术家,首次在中国展出他的作品。
一次意外,一些未冲印的胶片通过机场安检的X光检测机,贝西蒂后来在冲印的时候,发现了别样的颜色和图案,但这和他当初摄影的意图无关。此后他便开始探索“物质转换”的概念并创作了大量作品,吸引了大量的人群来触碰、抚摸、搬运,并留存着这些过程的每一步证据和印迹,形成在画廊里呈现的最终作品。
在这个展厅里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有着自己的经历,或者正在发生着的经历,一个个转变的过程:玻璃地板的裂缝记录着每一个来访者的脚步,铜立方块和铜板上也布满了布展留下的指纹;反光的玻璃盒子通过联邦快递运送到北京,在搬运过程中留下了裂痕。即使是墙上的图像,也呈现出一种变形:黑白的“正片”像是通过X光检测机的胶片,彩色的图像是贝西蒂曾经的作品的“副本”,由中国艺术家再次创作完成。
单纯的触碰,运输,安装,甚至欣赏这些作品,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耗损,但艺术家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破坏;相反,只有交互作品和转变这些东西,才能让它们成为艺术。贝西蒂的作品上留下了我们的印迹,有意无意地,我们成为了他艺术创作中的最积极的参与者。
- 杰罗姆·桑斯,UCCA馆长
艺术家自述
关于艺术家:
除了艺术家创造艺术这个事实,艺术家是艺术的对话的一部分。艺术是一个有关美学如何发生的理论讨论,这是通过美学来制定的。
关于展览:
我想,这意味着在中国展示艺术,用跟我以往不同的体系中做一个展览,我感受到体制外的一切。同样它也很有意思,因为我从未直接交谈过的人将直接触碰我的作品。更广泛地说,美国和中国是两个国家,重视对方又紧密联系,但又各自不同。他们需要对方,但也彼此独立。他们有小摩擦但又不会完全对立。它让我有了在个体和国家之间创造交流的想法。
关于机场:
很有趣,我在机场总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你知道,无论走到哪里,机场都如此熟悉,它总是有着相似的结构。机场在自身范围内发生一切,它是一个人造的连接点。一旦你进入,就分辨不出身在何方。每一件事物都是标准化的,因为系统需要完全匹配到它所连接到的各个地方。我曾对北京首都机场很着迷,因为它是我见过的最大的东西。令人惊讶,它就是一个城市。
关于作品:
作品本身有局限性。它不是“怎么都行”。如果有人从画廊里拿起一个联邦快递的盒子并且把他扔到窗外,这不是作品的一部分。就像艺术馆塌了,这也不会是作品。这些情况可能会改变作品,并且这些情况常有发生,我就想开始调整我的作品,但这些情况不是作品的一部分。就这个意义而言,它是一系列参数设置中的一个控制程序。重要的是,在艺术里,有更多的灵活性去确定和重新思考这些参数。这就是我喜欢它的原因。我们常常忘了,他们仅仅是规则,我们可以随意地接受或者拒绝这些条件。它们可以
随时被修改,我相信它们总是被修改的。
尤伦斯文化教育及公众项目
艺术家讲座: 威利德. 贝西蒂
时间:2011 年9 月24 日(周六)13:30-14:30
语言:英文配中文翻译
地点: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