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剧院>京剧7场直播 培养演员和观众的新举措
http://www.socang.com 2011-10-14 13:24 来源:人民日报
京剧是中华民族二百余年来以戏曲形式审美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美学思维的显著特征。其大量优秀作品,不仅激活了观众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培育了观众善良美好的情操和情感。所谓“西皮二黄声起,油然而生中华情怀”,说明它已然成为民族的一种文化生存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今日之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其中也必然包含着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在梅兰芳大剧院连续直播的7场京剧,在全国掀起京剧鉴赏热潮,既为当今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又为整个文化艺术的繁荣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新鲜经验。
一是要以更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扎实实地做好京剧艺术基础建设工作。这里的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认识京剧艺术作为中华民族审美把握世界的戏曲形式在整个文化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就是要自觉担当起发展繁荣京剧艺术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自觉遵从京剧艺术的独特规律;这里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充分相信京剧艺术在提高民族精神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中能发挥积极作用,就是要充分相信京剧艺术在涵养全民族文化素养、美学修养、鉴赏情趣中的独特魅力和功能,就是要充分相信京剧艺术发展历史上形成的行当、流派、剧目等丰富资源的珍贵价值。直播的两场“流派班”演唱会,显示了流派艺术资源的发掘配置、流派经典唱段的精心传承和“流派班”教学及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3场花脸专场,有9名青年新秀演唱经典名段,当红的裘派传人孟广禄、安平和袁派传人杨赤同台竞技,各显绝招,相映生辉,显示了当今京剧净行艺术的最高水平;而武戏专场和折子戏专场则或彰显一度薄弱的武戏行当在传承难度甚大的老剧目上的新起色,或显现某行当某流派经典折子戏的永恒魅力。
二是要高度重视京剧人才的梯队建设和传统经典剧目的传承整理。7场直播中,既有传统挑大梁的50岁左右的京剧行当、流派的领军人才,也有30岁到40岁的正年富力强的活跃于舞台的优秀人才,还有20岁左右极富潜力初出茅庐的新秀,3个梯队,人才济济。参加演出的近百名演员演出覆盖了各行当各流派的近60出传统经典剧目,甚至还有难得演出的剧目如武戏《伐子都》、《青山石》,这为传统剧目的完整传承和加工整理,作出了范式。
三是要高度注重营造良好的京剧艺术鉴赏环境和提高京剧观众的审美修养。任何精神生产在生产自身的同时,也在生产自身的欣赏对象。对于不晓京剧艺术基本规律和特征的观众说来,再好的京剧也毫无意义。京剧艺术发展的基础在观众,必须注重培养欣赏自身的观众。一方面,要下功夫营造良好的京剧艺术的鉴赏环境和氛围。想当年,以天安门为中心,往东至王府井有吉祥戏院,往西至西单有长安戏院,往南至前门有广和剧场和中和剧场,往北至西不远便有人民剧场和梅兰芳故居。由是,形成了一圈京剧艺术的磁场。票友、戏迷都围着这圈转。如今,这些戏院剧场皆因城市改建而迁移了。京剧艺术的磁场需要重新营造,《空中剧院》的一大功绩,便是把昔日富贵人家才办得起的“堂会”,通过荧屏搬到亿万寻常百姓家,为大家创造坐在家里便可从容便捷欣赏京剧的环境。再加上专家评点,大大有助于提高观众的京剧鉴赏修养。可以说,利用覆盖面最广的现代电视传媒,以连续7天现场直播的方式,集中全国京剧界之优势,以实现流派艺术资源的最佳配置,实现京剧创作生产力诸要素(演员、琴师、鼓师)等的优化组合,确实功在千秋,在中国京剧史上留下了极富光彩的一页。
但愿,今后像这样产生集合效应的连场现场直播能有序适量出现,果如是,则将有利于培养造就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修养的京剧观众,亦将有利于京剧艺术的持续繁荣。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京剧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