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规范的文化传承:蕴涵着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10-13 16:51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图片

  书法之“法”,是指书写的规范,是对书法艺术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书写的规范是书法艺术规律的外在表现。因此书法必然强调以书写规范为根本。
  书写的规范既体现在正体字的确立上,也体现在各种书体书写秩序的构建上。
  正体字是指遵从某种选字规范,确立了官方地位的字,它代表了书写的正统和规范,也可以说它是规范与优美的结合。正体字往往是在长期运用中最后由官府颁布认定的。它的确立明确代表着官方意志,使得汉字的书写样式得以定于一统,成为社会秩序的文化表达方式之一。如果一种字体能在庄重的场合被使用,则基本可以认为是被官方确认为正体。
  周秦汉唐一脉传承演进的常用字正体是大篆、小篆、隶书和楷书。历代对于正体的确立与推行通常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
  一是官方的认定。西周时期到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通行的正体字为大篆,西周晚期宣王时的《史籀篇》对文字的规范起了重要的作用。从大量的王室作器题铭中就可以看出大篆具有极强的秩序感。至秦代,小篆成为正体。直至汉代前期及中期,小篆仍然占据着标准字体的地位。然而由于小篆笔划不便书写,很难满足日常书写的需要,于是便捷实用的隶书被用来处理繁多应急的日常事务并得以发展起来。东汉中后期,随着隶书的定型化,隶书开始被官方所重视,官府用刻石纪工役、叙祀典、颂功德,树碑之风特盛,石碑的形制和文体格式也有了一定之规。由于石刻的盛行,促使汉隶在桓、灵两帝40多年里(公元146-189年)迅速臻于全面成熟,从而获得官方正体地位。楷书是继篆书、隶书之后被广泛使用的正体。楷书的含义有二:其一指可做楷模的法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故楷书的本义是指遵循法规,可供模楷的标准体。其二指真书、正书。作为书体的楷书,大约产生于汉末魏初,至唐代臻于成熟。唐代政府在重视经学、校理典籍的同时,也对文字进行了一番较大规模的整理厘正。唐太宗令颜师古考订《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和《左传》等五经经文并颁布了《五经定本》作为官方的定本经书,供天下取法。其后的《颜氏字样》、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唐代宗时张参所撰《五经文字》以及唐文宗敕命唐玄度撰成《新加九经字样》,皆以正字为使命,制定了楷书的标准写法,在全社会范围内规范文字,确立了楷书系统的正体地位。汉字字体发展到楷书,便不再向前演进了,就构字笔画来说,楷书汉字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完善的程度,历经宋元明清而沿用至今。二是通过制度确立正体的使用。从文字演变的过程来看,历代都是正体文字与俗体文字或异体文字并行。然而体现官方意志的制度确保了正体始终居于书法传统的主线上。
  对各种书体书写秩序的规范体现在基本的笔法、结字和章法上。笔法是书法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等内容。唐张怀瓘《用笔法》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以“永”字的八个笔法作为正体的用笔法则,前人甚至认为“昔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赵孟頫“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用笔千古不易”的观点,强调了笔法在书法中的重要地位。结字是按照均衡、比例、和谐、节奏、虚实等美的造型规律安排字的点划结构的法则,是书法构成的重要因素。结字的规范尤其讲究分主次,讲向背,明伸缩,辨虚实,论斜正。如唐欧阳询的《结体三十六法》,对于如何使笔划分布匀称、偏旁部首组织协调、整个字重心稳当等作了具体说明。章法是谋篇布局的法则,规范着书法作品的整体形式设计与布置。唐孙过庭《书谱》:“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章法,也因为不同的章法才体现出书法的整体结构与意境之美。这既是书写的法度,也是人们对书法艺术审美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书法所强调的笔法、结字、章法无一不表现出对书写秩序的构建与遵循,是书法艺术自觉意识的体现。在书写法度上,推崇丝丝入扣的转折合法,在字的书写过程中注意用笔的顺序,不可倒错。在字的结构中强调主笔,字中的主笔应极力舒展,张扬放开,而次笔应让位于主笔,不可喧宾夺主、抢占空间,所以写次笔时应抑制收缩。在整篇的章法中注重气韵和谐。在一篇书法作品中,如果有一处书写失范会导致书法作品的局部秩序被打乱而成为败笔。书写秩序以法书为载体得以完美呈现。法书乃书法作品之楷模,“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文字形体的规范和书法艺术的审美在法书中得到圆融的结合。
  作为书法活动的主体,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将自己的文化修养、生活态度乃至人生理想熔铸、提炼为审美意象,通过书法这一特殊形式表现出来。这种以规范为基础积淀而成的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对人们的行为、思想、心性、价值观、情感等形成强有力的影响,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坚实力量。任何形式的文化成果一旦在社会化进程中被创造出来并延续下来,就具有了相对稳定性,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书法亦是如此。书法注重传承,唐代孙过庭《书谱》中就明确表明:“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四海之音,或存观省。缄秘之旨,余无取焉。”这种传承方式的背后,体现了书法的人文心理,张扬出书法的根性力量,蕴涵着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书法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2011中国(杭州)第六届印文化博览会暨西泠印社中国印石专场的预展启动 2011中国(杭州)第六届印文化博览会暨西泠印社中国印石专场的预展启动 798艺术区游客井喷的背后:“逆势繁荣”动力何在(图) 798艺术区游客井喷的背后:“逆势繁荣”动力何在(图) 中国嘉德2011秋拍期待再创辉煌(图) 中国嘉德2011秋拍期待再创辉煌(图) 残运点火仪式引眼球 残运点火仪式引眼球 总导演称掌声是最佳打分(图) 香港外卖——我们从蘇富比秋拍能学到什么(图) 香港外卖——我们从蘇富比秋拍能学到什么(图) 伦敦召集令 伦敦召集令 2011弗雷兹艺博会前瞻(图) 东南秋拍首推寿山石雕名家专场 东南秋拍首推寿山石雕名家专场 潘惊石大师不同时期力作集中亮相(图) 吴作人油画《金色的海洋》将亮相嘉德秋拍(图) 吴作人油画《金色的海洋》将亮相嘉德秋拍(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