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吉州窑瓷器特展”昨在深圳博物馆老馆展出。图为吉州窑遗址采集的元代釉下黑花龟背锦纹琮式瓶。
江西省博物馆藏元代玳瑁釉褐花秋葵纹盆,1980年江西吉安县永和窑址出土。
九砚山房藏南宋釉下褐花海棠啼莺纹梅瓶。
9月29日上午,“融会禅儒,法效百工宋元时期吉州窑瓷器特展”在深圳博物馆老馆展出。吉州窑瓷器与其他门类的古瓷一样,一般都散藏于公私博物馆、个人之手,而今日历经深圳文博工作者将近一年的努力,斡旋商调,甄选精品,镇馆之宝来于各家,绝世遗存汇于深圳,这在吉州窑的展出史上是第一次。
展览由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深圳博物馆、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主办,上海观叶楼、高梧楼、九砚山房、江西省博物馆、吉安市博物馆、吉安县博物馆、婺源博物馆、樟树市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鄂州市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十余家公私收藏机构共同协办,“这次共展出宋元时期吉州窑精彩瓷器95件(组)以及重要标本45件,其中许多珍贵文物属首次亮相,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如此介绍说。
宋元的社会生活史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先生,作为古瓷爱好者出席了开幕式,送展吉州窑瓷器的藏主们也到会志贺,市民以及瓷器收藏者列席旁观。而展厅里,那些以黑色为主要色调的吉州窑古瓷,正姿态各异地呈现于柔和的灯光之中。
郭学雷说,吉州窑的古遗址在江西吉安的永和镇,吉安古称庐陵、吉州,元代始称吉安,窑场便以州名来命名,该窑创烧于晚唐五代,发展于北宋,于南宋达到鼎盛,元代后期衰落。
宋室迁播于南,带动了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的空前繁荣。在此背景之下,素有“江南望郡”、“文章节义之邦”之称的吉州,迎来了庐陵文化的全盛时期。在以禅宗和儒家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庐陵文化熏染之下,产自赣江之滨的吉州窑瓷器,便有了与众不同的文人气韵和超凡脱俗的禅意之美,加之宋元发达的商品经济的推动和市井世俗之风的浸染,吉州窑因此发展成为宋元时期最具代表性和最富创造力的大型综合性民间窑场。其产品畅销海内外,在中国古代陶瓷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吉州窑陶瓷艺术特色鲜明,以具有禅意之美的桑叶盏、别具一格的漏花工艺、夺造化之美的玳瑁釉及质朴秀雅的釉下彩绘等最负盛名。其产品融会禅儒、法效百工、迎合世俗,造型与装饰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宗教、士人与世俗文化等宋元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对宋元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研究性的专业展览
郭学雷披露说,为配合此次展览,深圳博物馆将在12月初举办“中国古代黑釉与吉州窑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届时海内外陶瓷学者将汇聚深圳,展开更为深入的研讨。据了解,近些年来,深圳古陶瓷研究开始逐步独树一帜,在一些领域已经走在国内的前列,深圳主办的陶瓷研讨会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反响,如2009年1月11日至14日的“中国(深圳)红绿彩瓷器专题学术研讨会”上,深圳学者对宋金之际的红绿彩所进行的深入细致的研究与阐发,已经引起海内外学者的瞩目;2007年12月13至15日的“中国(深圳)"官钧"瓷器研讨会”上,深圳学者一举推翻了“钧瓷创烧于宋代”的成说,而确立了“明代说”,此学说已经被海内外学者所广泛采纳。那么数月之后的“吉州窑学术研讨会”以及持续开展的这个展览,定会吸引海内外学者的踊跃参会以及建树性的研究。
这次特展表现了十分专业的水准,也表现了研究方面的匠心,展览分为“禅茶一味”、“士人逸趣”、“世俗风情”、“法效百工”、“蒙元新象”、“南粤余响”六个单元。展览力图通过对吉州窑瓷器所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挖掘,揭示吉州窑与宋元时期社会文化、宗教生活的深层关系,并具体展示其艺术特色、制作工艺的来源及其影响,使观众充分领略吉州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非凡创造力。例如观叶楼所藏的桑叶盏,悠然沉静,韵致清雅,体现了南宋释教“禅茶一味”的审美追求。又如,上海九砚山房所藏的海棠啼莺纹梅瓶,则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彩绘瓷器,涵盖了儒家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双重价值。
郭学雷说,“这个展览非常好看,它力图通过对吉州窑瓷器所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发掘,揭示吉州窑和宋元时期的社会文化、宗教生活的深层关系,并具体展示其艺术特色、制作工艺的来源及其影响,使观众充分领略吉州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非凡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