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版画80年风雨路
http://www.socang.com 2011-09-26 15: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如何着手去发掘版画这个有待开发的金矿?遵循并研究美术史的线索是不二法门。前不久,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大型展览,就为有兴趣研究版画的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入门指南。这个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办的展览名为“为人生的艺术——纪念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中国现当代版画展”,展览集各方之力,展示了80年间新兴版画在中国从萌芽到发展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180余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1931-1949年,1949-1978年以及1978-2011年三个阶段,分别在三个展厅进行展示。参展作品在每一个时间主题下按照创作主题进行陈列,力图使观众从此次展览中了解新兴版画在中国发端、发展壮大以及当代版画艺术的面貌,了解版画语言在这80年间的持续发展变化。
为展览画册专门撰写前言的《中国版画》杂志主编齐凤阁,对中国现代版画发展史上的3个阶段作了一番点评:在第一阶段,新兴木刻运动在1930年代初因鲁迅先生的影响与倡导而呈现为三种题材取向:一是描绘民众的生存状态、揭露社会的黑暗;二是救亡图存宣传抗日;三是一些风景静物题材的木刻小品。他认为以全新的原创版画面目亮相的中国版画,其表现形式虽然留有欧化、模仿的痕迹。但从根本上讲实现了由传统的复制木刻到现代的创作版画的转换,既获得了新型话语,又铸就了现代魂魄。而在1940年代进入成长期后,有些作品在实现了新兴木刻由欧化到民族化的历史性转折。第二阶段进入中国版画的成熟期后,版画开始确立自身,由功利型转向审美型,由悲愤情境转向欢乐精神,由社会批判为主转向以讴歌赞颂为基调。而“文化大革命”的10年,却一度使版画的传统异化、艺术本性失落。到了第三阶段进入中国版画的繁荣阶段,形成版画史上新高峰。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版画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从原来单一的、功利的附属型艺术,向多维的本体的自主型的艺术转变,实现了跨文化跨语系的整合、创造。而自1990年代以来,艺术市场兴起,版画创作队伍也开始瘦身与纯化。连连举办的国际版画展又使中国再度成为国际版画大国。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版画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