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瀛之孙吴欢谈辛亥文化遗产:从故宫说起
http://www.socang.com 2011-09-22 11:22 来源:新华网
在吴欢看来,辛亥百年最不能忘却的记忆之一是故宫博物院的建立。
“故宫”是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的最大的文化成果。
出生于1953年的吴欢应属书香官宦体系,士绅阶层后人的代表。父亲吴祖光是当代中国影响深远的文化人之一,母亲是评剧大师新凤霞,祖父吴瀛是故宫博物院创建的重要策划执行人之一。
“故宫博物院这一辛亥革命最伟大的文化成果至今在两岸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吴欢说。
辛亥革命结束后,经过多年努力清朝残余势力终被逐出宫禁,故宫博物院于1925年成立,成为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最大的集藏地。解放战争时期,部分故宫文物南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欢认为,晚清一批改革者都是大知识分子,正是他们促成官宦体系的全面觉悟,依照国际惯例,保证了清宫所藏文物以博物院方式保护下来。“文化崇拜”是中国人对历史文明的惯例行为,不论民间、军阀、当权者等,都视文化为至尊无上。
他说,纪念辛亥百年,首先要强调的是从建立故宫博物院过程中体现的正常朝代更替,是历史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民国推翻清朝是顺乎理并非绝乎情,辛亥革命是一场文明的革命,保存了文化。于是,“文化”终究胜过“武化”,我们后人要为历史上不和谐的前辈创造“后历史”的和谐环境。
故宫博物院的成立与吴家有着紧密的联系。吴欢说,祖父吴瀛家乡常州的一批先人,正是孙中山、黄兴等革命者背后的重要推手。一位是吴欢曾姑公赵凤昌,曾任湖广总督张之洞首席幕僚;另一位是吴欢曾舅公庄蕴宽,曾任孙中山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江苏都督(伴驾王)。
2009年10月,国家图书馆出版一套十卷本的《赵凤昌藏札》,内收2700多封百年前的信札档案,包括孙中山、黄兴的亲笔信函,披露见证了以常州赵凤昌为首一批状元、榜眼、探花、翰林联姻亲眷后代,在晚清时期最早觉悟,并渗透掌控了全国经济、金融、外交、军事,支持孙、黄发动辛亥革命建立民国居功至伟。
而吴欢高祖父吴殿英,曾祖父吴琳(稚英)追随晚清名臣,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晚清最早参与新政改革,支持革命党,默许在军中宣传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偶然启动奠定了必然成功的基础。武昌起义的组织者孙武、吴兆鳞、熊秉坤、罗炳顺都是湖广系张之洞门生。孙中山曾慨赞“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才,颠覆满祚,可谓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吴欢祖父吴瀛由于其前辈中多位人士功在民国,他20岁出头就出任民国北京市政府坐办(相当于秘书长)并参与接管清宫,以内务部责任人身份,成为故宫博物院创始人之一。
吴欢说,经最近在常州查到的光绪年间家谱证实,吴瀛是正宗状元、榜眼、探花的后代,他毕业于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方言学堂英文专业,19岁就作为舅舅庄蕴宽的秘书,跟随参与了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的全过程。
最新史料证明,辛亥革命的成功是诸多合力构成。除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之外,清朝整个书香官宦体系及士绅阶层经过多年新政改革,集体觉悟全面支持革命党,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吴欢经常往返两岸之间,他说:“台北故宫博物院每天人满为患,是蓝绿阵营仰之弥高,不敢冒犯,更无法逾越的‘一个中国’理念最坚实的,最无法切割的神圣殿堂。只要台北故宫的列祖列宗还在,‘去中国化’就不值一驳。”
作为名家之后,吴欢被誉为“京城才子”“香江神笔”,诗文书画俱佳,是新一代文人画家代表之一。他翻阅典籍,撰写了《民国诸葛赵凤昌与常州英杰》一书献礼辛亥百年。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辛亥文化遗产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