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定名-埃及非暴力革命设计 申舶良摄影
作者 申舶良
光州报道——“何为设计?世界在变,设计亦然。全球化世界变动中的网络与节点,财富与生产的运动,新媒体的出现,本土与全球社群价值的持续变化重新聚焦于设计的话题、难点与潜能……”基于对现实情境的重新认识,第四届光州设计双年展(Gwangju Design Biennale)以“图可图非常图(Design is Design is not Design)”为主题,此语出自《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在韩语中与“图可图非常图”发音相同(Dogadobisangdo),以此突破“设计”概念的产业界限,亦摒弃前三届光州设计双年展“分类展示”的传统方式,六个展览单元呈现出对“设计”概念的不同理解。
其中,“定名设计(Named Design)”与“非定名设计(Un-Named Design)”两单元最为突出,前者聚焦于传统上隶属于设计学科的作品,后者则关注本土与全球情境中通常不被认识为“设计”的作品。该理念提出后,本届设计双年展的两位艺术总监——韩国宗师级建筑师H-Sang Seung)与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分别执掌“定名”与“非定名”单元,虽说后来发生的事情令承孝相相当于承担了双倍的工作。韩国建筑师曹敏硕(Minsuk Cho)与美国建筑师安东尼·方登诺特(Anthony Fontenot)担任“定名”单元的策展人,艾未未的朋友、生活在北京多年的美国作家、编辑、设计师马斌(Brendan McGetrick)担任“非定名”单元的策展人。
谈及“非定名”单元展品的选择标准时,马斌称:“好处在于‘非定名’设计可以是任何东西。我们做的主要是不去参考任何设计杂志和设计部落格,完全无视整个设计领域,而是去看看政治、科学——任何我们觉得有趣和有创意之物,而不必须是审美导向的。”其中包括埃及非暴力革命纲领设计、政治宣传海报设计、各国死刑设计、电脑病毒设计、纹身设计、化妆设计、运动员身体设计、IED炸弹设计、钞票防伪设计、阿拉伯国家女性面纱与罩袍设计、各国秘密军事组织徽章设计、男性自慰器设计、动物基因组设计、杂交稻米设计、地图设计、全球能源分配与传送设计、体育节目电视转播设计、阿尔卑斯旅游图像设计、专业拳击手面部设计手术等。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示威群众控制方式设计”,将英国警局发展出的一套控制示威群众的方法编制成在线游戏,请观众以军警的身份互动。“身后事设计(Afterlife Design)”则展示了各种殡仪和纪念团体提供的另类服务,包括Celestis公司提供的“太空葬礼”和“葬于月球”等服务,Entrusets提供的在线个人“数字化遗产”服务,能使客户去世前对其电子邮件、网上各类账户、照片和视频等作出迅速而安全的处置,此外还有加纳棺材设计制作工坊和台湾的Skea等团体。与中国有关的话题包括对富士康公司iPhone4的装配过程及零部件来源、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女工“iPhone女孩”走红和香港SACOM组织发动大学生反对大陆“血汗工厂”情况的展示,以及香港“笼屋”和大陆富裕农村的“新民居”等。在某种意义上,“非定名设计”也关乎设计的匿名性和“设计者”之死。在与展览平行进行的演讲与讨论“Academy”单元,很多设计师质疑这种对“设计”定义的拓宽究竟能服务于何人。马斌称:“展览并不服务于设计师或以设计为职业者,去告诉你设计是什么……只是个更加平等地看待事物的方式。”艺术总监承孝相则称:“我的目的不是下结论。我所做的是提供一些可以争论的素材,或一些设计的线索,所以我愿意使人们深思。我没有带来愉悦,相反,我带来麻烦。”
“定名”单元的展品亦不落俗套,美国的迪勒·思科费德+伦弗鲁(Diller Scofidio + Renfro)建筑事务所带来在瑞士的“气体建筑”场馆“模糊(Blur)”、在利物浦双年展的树丛装置“欢乐树(Arbores Laetae)”和纽约“高线(The High Line)”公园设计。起亚(KIA)公司则展示起亚设计师们的艺术作品,以及汽车模型到成品之间“图可图非常图”的关系,与对始于1995年的韩国FIRA机器人足球赛的展示一道突显韩国本土设计科技的先进性。操刀北京奥运场馆“鸟巢”的著名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穆隆(Herzog & de Meuron)未以建筑参展,而是展示一组与建筑、记忆与经验相关的气味的“设计”。韩国舞蹈家安银美(Eun-me Ahn)和电影导演奉俊昊(Joon-ho Bong)分别展示了奇异的舞蹈服装的设计和影片《汉江怪物(Host)》分镜头剧本和三维模型的设计。此外,对《时代(Time)》杂志封面进行集中呈现的《时间轴与时间图(Timeline and Timemap)》和通过大量统计数据描述200个国家200年间故事的《统计学之乐(The Joy of Stats)》的“超图表”类展品,介入全球文化、政治的“Wikileaks”、援助日本地震海啸的“WaWa Project”等组织的活动的集中展示,以及《奴隶城市(Slave City)》、《赛博乌托邦的结束(The End of Cyber Utopia)》和《经济危机(I-IV期)与财产损失[The Financial Crisis(Session I-IV)]》等反乌托邦式设计作品亦是这一单元中的亮点。各类传统的建筑、城市规划与产品设计便不一一列举。
由韩国建筑师Helen Hejung Choi与曾任2009年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策展人之一的碧翠斯·盖里里(Beatrice Galilee)共同担任策展人的“社群(Community)”单元与前两者相比略显单薄,却不乏丰富的层次结构,包括“现场社群(On-Site Community)”、“活动分子社群(Activist Community)”、“光州社群(Gwangju Community)”、“城市社群(City Community)”、“食物社群(Food Community)”、“传播社群(Dissemination Community)”、“暗社群(Dark Community)”、“开放源社群Open Source Community)”和“绿色社群(Green Community)”。“现场社群”中由nOffice设计的“现场中心(On-Site Hub)”同时作为由韩国建筑师Hyungmin Pai担任策展人的“Academy”单元的论坛、讲座与放映活动进行的场所。“传播社群”中尼尔·唐纳利和胡塞·埃斯帕扎(Neil Donnelly & Jose Esparza)的作品《流通(Circulate)》请观众凭自己兴趣取走在设计领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书册残页,自行装订。“开放源社群”展示用户可在网上分享、下载图纸,进行简易制造与组装的“维基屋WikiHouse)”。“光州社群”则呈现了参展者对光州本土的调研,其中韩国艺术家Sungbo Shim与Sungjun You的作品《光州来电(Calls from Gwangju)》将光州街头随处可见的公用电话亭搬至展场,观众通过接听电话录音而与光州的历史、文化、事件和故事相接触。
艾未未的作品《Field》和韩国平面设计师安尚秀(Ahn Sang-soo)为“图可图非常图”设计的图标同时出现在同由韩国建筑师Hyungmin Pai担任策展人的“主题(Thematic)”单元。这一单元直接聚焦于“图可图非常图”这一主题,也包括请观众通过发送手机短信评判“设计”或“非设计”的互动性装置。
担任本届双年展展场设计的是国际建筑师弗兰西斯科·山宁(Francisco Sanin),以“双年展城市(Biennale City)”为设计主题,将上述五个单元的展品不拘类别地分布在“群集城市(Cluster City)”、“网络城市(Network City)”、“图绘城市(Landscript City)”和“网格城市(Grid City)”四个展厅。
本届双年展的室外部分“光州异物(Gwangju Folly)”由分布在光州市内的12幢小型“异物”建筑结构组成,作为有特定功能的设施嵌入早期市中心的现存结构之中。其中除承孝相Alejandro Zaera-Polo)、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和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等国际建筑师的设计外,还有艺术家维托·阿孔齐(Vito Acconci)的作品。、弗兰西斯科·山宁、阿里桑德罗·柴拉波罗
承孝相对ARTINFO称:“当我思考自己在设计双年展中的角色时,前几届双年展都由产品设计师操刀。我是第一位担任此职的建筑师。我需要重新定义设计的概念,所以我用两个关键词来解释设计,第一个是‘名’——‘名’与设计的关系,第二个是地点,设计与地点。”——“光州异物”便是对“设计与地点”关系的具体表达。